残有所托 残有善养 筑牢残疾人生活屏障
(三)
多元化托养模式 提升残疾人康复质量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9月28日讯(记者 樊雪琛 张丹阳)为了推进秦州区残疾人照料服务工作规范化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近年来,秦州区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资源,不断探索多元化残疾人托养新模式,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质量,切实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不解困”难题,让阳光政策照亮残疾人的生活。

天水407康复医院日间照料中心于今年7月下旬投入使用,经过政策宣传、功能评估、健康体检、合同签订等一系列程序后,目前已收住20名残疾人。在这里,他们可以接受免费的日间照护。王卫民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十多年了,以前只能由家人负责他的生活起居和康复护理,负担很重。自从来到天水407康复医院日间照料中心后,不仅他的康复训练更加规范专业,而且把家里人从繁重的护理中解脱出来。
“我每天早上八点多过来,大夫对我进行护理,手法特别娴熟。我刚来的时候是全身僵直的,拄着拐杖走得特别慢,通过这一个多月时间的康复,我现在基本上可以放开拐杖走了。”天水四零七康复医院日间照料中心照护对象王卫民说。

记者在天水407康复医院日间照料中心了解到,这里拥有更专业的残疾人治疗康复系统,护理室、文化活动室、康复训练室、图书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按摩、手工、益智类康复等一系列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护理,让这些重度残疾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康复训练。除了专业的肢体康复,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还会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疏导,让他们变得更自信,更加阳光。
“比如说日间护理这一方面,我们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对专业的治疗。通过更好的一些康复方法、一些智能康复机器人,还有物理因子治疗。给所有需要康复的患者提供一个最好的场地。”天水四零七康复医院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马宏伟说。

多元化的托养服务模式,让残疾人就近就便得到悉心照料,解放了家庭劳动力,减轻了家庭负担,真正实现了“照护一个人,解脱一群人,脱贫一家人”的目的。下一步,秦州区将继续大力推进“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政府和民间机构相结合的托养模式,让更多人的残疾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托养服务。
“我们主要的方向就是康复和照护相结合。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家属和残疾人都普遍反应非常满意。”天水四零七康复医院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郭莉说。(编辑 陈每阳)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