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永生:甘为脱贫攻坚"孺子牛" 群众致富路上"铺路石"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3月9日讯(记者 刘武锋 黄家佩)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秦州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柴永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接受表彰。在脱贫攻坚战中,他扎根扶贫一线,奋斗在基层,做群众的贴心人,扶贫攻坚的引领者,甘为孺子牛,铺路石,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致富无私奉献,挥洒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群众不脱贫,我的日子也没滋味。”2012年,柴永生被任命为皂郊镇党委书记,之后的六年时间里,他带着村民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改变居住条件、发展产业。一系列改变让群众彻底摆脱了过去靠天吃饭的贫困局面。
“一个是修路硬化路,上水,争取危房改造,使农户的房子焕然一新,再一个确实对偏远地方不适宜就地居住这些农户,考虑易地搬迁,选址,开始易地搬迁,第三步是通过易地搬迁来发展产业。”秦州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柴永生说。
“之前路不好,现在把路修了。我们脱贫主要靠了我们的果园,娃们一年挣一点,出去打工。现在生活有改变。”秦州区皂郊镇高家庄村村民高银珍说。

杨家沟村曾是皂郊镇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下辖杨家沟、唐家沟、吕家河等5个自然村,全村有农户380多户1300多人,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6户705人。柴永生深知,只有帮助村民培育壮大扶贫产业,才能真正找到致富门路。村民唐富保,就是依托稳定的养殖产业,实现了增收脱贫。
“支持很大,刚开始准备养牛,还来场地都看了,资金也很及时,五万元贷款大量支持,柴书记真的挺好的。”秦州区皂郊镇杨家沟村养殖户唐富保说。
“像杨家沟大队养殖户就十几家,以后都发展起来了,山上的果树也包括好几种,樱桃,花椒,苹果三种,现在都挂果了,面积3000多亩,都是这几年,家家有果园,都到七八亩,十几亩。”秦州区皂郊镇杨家沟村村主任唐保如说。

2019年杨家沟村实现全村脱贫摘帽。过去,皂郊镇西坡梁一片荒芜,大片土地闲置,柴永生却在这里看到了“生机”,产生了在这里打造集绿色有机种养殖生产基地、现代循环农业、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带动周边杨集、冯家坪、闫家庄等9个行政村受益,帮助他们就地就业,增加收入。
“2013年精准扶贫开始,柴书记说贫困户出去没地方打工,土地也都撂荒,我之前在外面有个建筑队,搞建筑,柴书记说,你把村上面带动上,组织合作社农业开发公司,把土地撂荒的问题解决了,再一个是精准扶贫上贫困户打工也没地打,把咱们贫困户带着脱贫。”秦州区兴盛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江生说。

“第一年就干了,已经七八年了,工资还可以,一天一百三四十元,我们一共有二十多个人。”秦州区皂郊镇高家庄村村民王记刚说。
三年以后,一个15000多亩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成,吸引来各类合作社13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市级合作社6家。如今的西坡梁,漫山遍野的苹果树让昔日的撂荒地成了群众增收的致富田。
“最终通过6年的努力,由12个贫困村,到我2018年皂郊调走之前退出了8个行政村,这些脱贫的村庄,产业稳定,收入的也稳定,人人有致富的门路。”秦州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柴永生说。

担任皂郊镇党委书记期间,柴永生共为全镇争取扶贫资金165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5个,扶持贫困村新建果园3600亩,技能培训1200人次,夯实了脱贫攻坚的基础设施建设。他提出的“坚持服务精准扶贫主线不变化,“三围绕”的脱贫致富路,“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的增收方式,作为全区脱贫攻坚的学习模式被推广学习。(编辑 陈每阳)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