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8月11日讯 (记者 刘武锋)今年以来,秦州区在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科学研判、抢抓机遇、多措并举、有力有序地做好就业扶贫劳务输转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农民工“有岗复、有工作、稳增收、平安行”的目标,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扎实基础。截止目前,全区共劳务输转就业11.57万人,超额完成劳务输转就业任务。

鼓励村民就近务工,是解决村部分民因特殊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农忙时顾家,闲时务工,在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的同时,支持了当地产业发展。近日,记者来到杨家寺镇北具村,看到许多村民正在给刚好修好的通村道路修整沟渠。
“活还是比较多,项目多,杨田公路上加宽的,带车给我一天给280块钱。在这边我一个人压路面,给我给220块钱。”杨家寺镇北具村村民赵万林说。

郭丽英是杨家寺镇北具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因照顾老人和孩子在家闲了近一年,今年她在秦州区人社局举办的培训班上,学习了理发技术。有了技术,她在本村争取到了公益性岗位,在村上的爱心理发屋为村民免费理发。
“之前在家里闲着,没有工作,村上把我报到人社局,培训了8天,就学了理发技术,给村上的村民理发,收入是每月一千元。”杨家寺镇北具村村民郭丽英说。
“通过人社劳务部门的衔接,给村民提供务工信息。目前,咱们村有意愿的332个务工人员,已全部外出务工,其中在本村工地上务工的有42个人,外出的有290个人。”杨家寺镇北具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钱战军说。

在华岐镇汪团新农村扶贫车间里,30名妇女正在赶制工作服。记者了解到,嘉乐服装加工厂扶贫车间,是今年三月底建成的,成立之初,许多闲散在家的妇女就报名进入扶贫车间工作。
“比较满意,第一个月1800多元,第二个月1900多元,挺好的。对我们带娃的人,娃能照看上,还多少能挣一点钱。”华岐镇汪团新农村村民姚秀红说。
“现在干活的员工有30人,其中有2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订单特别多,牵扯我这边人员比较欠缺,地方也比较小,准备下一步就要扩大规模,再增加一条生产线,大概五十到六十人。”华岐镇嘉乐服装加工厂扶贫车间负责人安伟伟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才能靠技术和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在天水安光驾驶培训学校,太京镇盘龙村村民杜食请,正在认真学习挖掘机技术。他告诉记者,今年国家对贫困户有技能培训优惠政策,他就报名参加了挖掘机培训班,希望通过培训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早日脱贫致富。
“国家全部免学费,我们免费过来学,学完之后,工作这边等着,立马就有了工作的地方,这个比较好。工资刚出去的一个月有四千多元,到后面手熟了,七八千元应该有。”太京镇盘龙村村民杜食请说。

截止目前,秦州区共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83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2727人,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
“今年我们总共开展了23期的培训,培训人数达到一千余人,合格人数达到七百余人,在计算机和育婴,需要就业的人员,我们都给他安置就业。”秦州区腾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王小峰说。

今年以来,秦州区紧紧围绕三个“略高于”,一个“确保”的工作要求,全面核查对比,精准掌握输转底数,细化工作措施,多渠道搜集务工信息,推送就业岗位,做到了应转尽转。通过复工复产返岗一批、线上洽谈签约一批、项目工地和重点企业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劳动力培训就业一批、扶贫创业带动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有力保障了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就业和务工收入稳定。
“今年以来,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输转就业,咱们采取‘七个一批’的措施,截止目前,全区劳务输转11.57万人,完成输转任务的103.6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5.1万人,完成贫困户输转任务的04.6%。”秦州区人社区劳务办主任黄永辉说。(编辑 陈每阳)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