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7月21日讯(记者 杨文慧) 产业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基础。近年来,秦州区皂郊镇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积极引导、连片带动等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强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给村民闯出一条脱贫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董建国是潘集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家庭主要劳力的他,2009年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让本来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尽管镇村将他纳入低保户,并申请了临时救助。但为了彻底摆脱贫困,董建国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发展养殖产业。

“今年羊特别好,一只羊能卖到一千多元,今年就打算出栏三十只左右,留下二十只就是用来繁殖的。三十只一只平均一千多元,三十只一年就有四五万元。”秦州区皂郊镇潘集寨村贫困户董建国说。

如今,随着病情的好转,董建国的养殖业也日渐红火,从一开始的10只羊发展到现在的50只羊,董建国依托养殖业,家庭生活慢慢走出困境,迎来希望的曙光。

“享受到的政策,所有符合条件的都享受到了。现在慢慢的我感觉一年比一年好了,政策好,领导更好,我的愿望就是每年达到零死亡,养上一二百只羊,基本就好的多了。”秦州区皂郊镇潘集寨村贫困户董建国说。

同样,潘集寨村的贫困户陈九如依靠养殖产业脱了贫,如今,他想把养鸡场再扩大,再增加鸡舍。他看到养殖产业的前景越来越好。

“弄了一个(养鸡场)这几年的收益也就是一年六七万元。现在养了两千多只,一年的算起来也就是五千多只鸡。”秦州区皂郊镇潘集寨贫困户陈九如说。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潘集寨村因地制宜,鼓励村民种植花椒,发展花椒产业。目前,村民栽种的花椒长势良好,未来两三年将全面挂果。

“这几年潘集寨人持续种植花椒,现在已经超过了人均两亩园。也有个别农户达到了四亩、五亩这个情况。现在花椒是大多数农户栽上才三四年时间,目前是还未挂果没有收益,但这个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秦州区皂郊镇潘集寨村帮扶队技术员安永胜说。

如今的潘集寨村,群众致富的信心足了,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更大了,全村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全村已经全部实现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方面,把道路两旁的护坡都砌了,还有长城墙边上都美化亮化了些花园,栽了些格桑花。”秦州区皂郊镇潘集寨村党支部书记安文娟说。

在皂郊镇杨湾村,丰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现代循环农业,通过蛋鸡养殖、有机肥生产、有机苹果种植,形成全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70多户,吸纳周边就业劳动力近百人。

“现在这个二十万蛋鸡的一天产蛋量是两万四千斤左右。有机肥的生产,一年也就是七千多吨。果园这一块现在基本全部挂果了,现在这个也就是80万斤左右。”丰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闫云刚说。

在丰缘种养殖合作社蛋鸡养殖场,赵贵代正在捡鸡蛋,打包鸡蛋;果园里,董冬梅正在装土、拉枝条。他们都是来自附近村的务工人员,在合作社就近打工增加劳务收入。

“在这里干了应该有三年。这个地方离我们就比较近一点,收入一个月五千元,满意现在的工作,就附近干方便一点,家里也能照顾上,钱也赚了。”秦州区皂郊镇孙家河村村民赵贵代说。

“工资一天80,到年底一次就发了,发的很及时。”秦州区皂郊镇峡门村村民董冬梅说。

今年以来,皂郊镇以“4+2”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五小”产业为补充,完成果树建园7200亩,新建阳湾坡果品基地面积52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形式,鼓励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种养基地,吸纳贫困户到产业基地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边贫困户在合作社就近务工,对我们贫困户的增收带来一定途径。我们皂郊镇合作社共有五十八家,目前带动了有一千二百多人在合作社就近务工,有些是长期工有些是零时工,为我们皂郊镇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秦州区皂郊镇副镇长薛海瑞说。(编辑 陈每阳)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