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7月8日讯(记者李欣 王岐)万文奎是秦州区林业系统的一名技术干部。2018年受单位委派,他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到皂郊镇杨集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帮扶队队长。驻村以来,他把自己当“村里人”,扎根扶贫一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杨集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杨集村位于皂郊镇西南部,地处高山干旱地带,平均海拔1686米,全年气候干燥。2014年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户340人,贫困发生率30.22%,全村人均纯收入5800元,属于深度贫困村。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万文魁虽然有农村工作的经历,但想驾驭农村工作,尤其是精准扶贫工作,成为行家里手,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已经有了靠种植苹果赚到钱的农户,为何其他村民却对发展林果业持观望态度?万文奎在走访中发现,杨集村果树建园质量不高,加之老百姓种植缺乏技术,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他深思熟虑后,先向村两委班子提出要大面积建设果园,带领群众致富,这个想法刚说出来,就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一致反对。然而万文奎没有气馁,一次次跟村两委班子沟通,并把这件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第一书记”称呼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担子和神圣的责任。在杨集村万文奎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领头雁和桥梁纽带作用,依托派出单位,在五百亩的建园点上,给杨集村提供了17000多株免费树苗。现如今,杨集村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新建果园,从规划打点到挖坑放苗,万文奎和工作队队员们全力以赴,一有时间在田间地头给村民们讲解果树种植技术。

2018年杨集村整村脱了贫,但村里仍有几户人因病没有脱贫,万文奎只要路过这些人家中,就会进屋询问情况。他还鼓励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把一些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纳入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

给钱给物不如给思想,给人给力不如给技能。为了让群众进一步清楚什么是精准扶贫、为什么要开展精准扶贫、有哪些具体精准扶贫政策等内容,万文奎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村干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针对不同群众的需求,逐户逐人宣传讲解社会管理、民政救助、低保政策、金融贷款、“两不愁、三保障”等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策,讲解农村“三变”改革及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政策,真正让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激发了群众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