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游玉兰古巷 抒秦州雅韵(组图)
(2019/3/25 11:48:19)  来源:秦州区外宣办  打印本页

咏天水玉兰花

文\闫桔林

消融白雪试新衣,瓣瓣清纯拒蝶围。

满树春光花正好,幽香独向古城飞。

犹疑古巷落霞云,借得东风赏早春。

白石题名天下誉,秦州处处见诗新。

绰约新妆细剪裁,高枝玉立远尘埃。

群芳斗艳争春日,一世清名不用猜。

《咏玉兰》

文/王海珍

春风轻解羽衣新,身净如荷不染尘。

暗沁幽香牵客步,依阑仰望叹清纯。

娇身披雪探春归,丽质压芳玉渗辉。

初绽笑容游客醉,驻留痴望恋芬菲。

玉洁冰清素一身,妖娆仙女下凡尘。

清纯高雅枝头笑,此地若居愿为邻

春风拂面几丝凉,雨润龙城草木香。

雀鸟枝头齐咏唱,玉兰着笔点文章。

  作者简介:王海珍,女,麦积区花牛镇人,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

心如玉兰,一路芬芳

文/凌峰

  玉兰巷的玉兰开了,在我不经意的一个夜里。

  那夜,漫天细雨,那是今春来的第一场雨。今春多雪,寒流像一对无法割舍的痴男怨女,撕扯着春天的衣裙,久久不愿离去。这场忽而转暖的雨,就显得格外弥足珍贵了,也就这一场温暖的雨,竟然催开了整条巷子的花。一夜之间,花香扑鼻,沁人心肺。

  天亮的时候,天上的雨停了,巷道里的雨还在凝结。电线上,树枝上,刚刚绽放开来的玉兰花瓣上,或悬挂、或静默,一串串、一颗颗,如珍似露,密密麻麻。雨珠小心翼翼,颤颤巍巍,一不留神,掉落下来,砸在上学的孩子头上,水滴四溅,惊起孩子诧异的目光。孩子的目光是清澈的,两只眼眶里装满了蓝天,还装着一缕绯红的朝霞和一朵羊脂玉般的花朵。那是昨夜绽放的玉兰。玉兰花瓣如玉,颜色凝白,花瓣深处有一缕缕紫晕,像少女藏在内心的娇羞,在孩子纯净的眼珠里挣扎呐喊:“春来了,我的秦州,花开了,我的玉兰巷!”

  玉兰巷原名自由路,是秦州城最繁华最古韵的一条巷道。它东邻龙城广场,南接解放路,呈七字。巷道两边商铺密集,烟酒铺、理发馆、牛肉面馆、炒面馆、扯面馆,天水人爱吃面,面馆最多,有十几家,当然还有一所赫赫有名的学校——解一小学。巷道一侧是楼房,一侧是二层古民居,不知房龄多大,青苔青瓦,古色古香,几经修复,虽老犹荣,这才是天水的古迹,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娓娓诉说着秦州古韵。巷道曲径幽深,那些被古往今来万千民众踩踏过的青石板,光洁平整,像一面仰躺的镜子,映照着秦州的历史。

  巷道两边是一排排形状不一的玉兰树:树身丰腴,有唐代女人的健美;树梢纤长,有宋代学者的清高。花未开时,树,无人问津,像两排忠诚的奴仆,弯腰垂首,毕恭毕敬,默默地注视着古往今来的游人;花开时节,花,清香漫天,惊艳全城,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有人从大唐来,羽扇纶巾,高坐阁楼雅窗,约三五知己,一壶浊酒,酒过三巡,诗出五斗,高声吟诵:“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一时间只觉清风徐来,花朵摇曳,阵阵清香扑鼻,其间伴有串串空灵之声,似从时空深处飘来,在枝头花间跳跃、嬉戏。那是玉兰花魂,穿越了无数个轮回,依然高洁清纯,不沾俗尘。

  一轮红日照进古巷,穿透树枝,把青石板巷道切成形状不一的网格,那一朵朵昨夜盛开的玉兰花,在朝辉下晶莹剔透:她,凝脂玉白,素雅高洁,无拘无束自由绽放;她,花苞玲珑,春心荡漾,三生三世无愧春光。

  觅着花香而来,顺着花影入巷,朵朵花儿悬挂高枝,串串风铃冰清玉洁。大风起,花瓣落,那些凝白的,紫红的花瓣在巷道上空回旋飞舞,交织缠斗,继而落向地面,落在行人的肩膀上。不多时,巷道里便星星点点,花瓣满地,将整条巷子装扮得优雅夺目。引来游客无数:赏花的,摄影的,还有借着赏花来玉兰巷吃饭喝茶的,大家其实都是奔着闹市中少有的一份安逸而来。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只有这里才有一份安宁。闭上眼睛,贴在玉兰花瓣上,花香入鼻,心旷神怡。那些烦乱纷扰瞬间荡然无存,心中只有一朵玉兰,心如玉兰,一路芬芳。

  晨起,巷道里会传来解一小学学生郎朗的读书声;夜晚,巷道深处会传来秦州剧院悦耳的丝竹声。或许,正是这些古往今来的文化熏陶,让古老的玉兰巷,鹤发童颜,成为天水古老的记忆。这一棵棵玉兰树,也成为了历史的鉴证。那些年年盛开的玉兰花,便是记忆的载体,花香带着记忆,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她们笑逐颜开,朝气蓬勃。如若不信,请听,她们在齐声欢唱:

  你是天之水

  你是地之魂

  你是华夏文明八千年的根

  麦积烟雨秀

  伏羲文化深

  李杜诗歌悠悠代代永相承

  天水啊天水

  丝绸之路上最亮的星星

  天水啊天水

  龙的故乡龙的传人

  我们在这里

  相聚一家亲

  共饮一杯天河水九州欢腾

  ……

  作者简介:凌峰,原名:张碧峰,甘肃天水人,80后。

从玉兰古巷说起

文/石拜军

  我向来不太会写命题作文。这或许是因为,上学时命题作文写的太多,对命题作文便产生了抵触情绪。

  写命题作文,多数时候是虚假的“真情实感”,因为时刻要往主题上靠,如果对要写的东西不甚了解,还需要搜集一些素材,查阅一些资料。这样一来,为了省事,势必会抄一些,引用一些,留给自己的写作空间,便十分有限。况且,以我的认知水平,写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肯定会漏洞百出,搞不好,还会张冠李戴。

  近日,区作协举办主题为“游玉兰古巷,抒秦州雅韵”的活动,要求根据个人时间,前往玉兰古巷参观欣赏玉兰,创作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思索再三,觉得虽是命题作文,但我也有可写的素材。这个地方,我专程去过不止一次,路过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以我对这个地方的熟悉程度而言,我完全有话说。

  玉兰古巷,实际就是自由路,一条狭窄的街道。东接大同路、澄源巷,西接交通巷。以前,这条路还算宽敞,车辆可以对向通行。被称作玉兰古巷,才是近两年的事情。有关部门在这里栽植玉兰树,搞绿化,整修路面,整治周边环境,有意把这里打造成秦州城中心区域的一处游玩景点。这条路因而便显得拥挤不堪,随之变成了单行道,车辆只可自东向西通行。街道一侧,保留着一部分比较古老的木质阁楼式建筑,零星散布着一些经营餐饮和日用品的小商铺,有一所历史比较悠久,办学质量还不错的小学,有几个大小不等的家属院,秦州区人民法院和秦州大剧院,也坐落在这条巷道里。过年期间,树上挂了红灯笼,一串串飘飘荡荡,如一个个熟透的柿子,让人垂涎欲滴。元宵节期间,听说还搞了灯谜,但我没有闲时间去溜达。

  玉兰花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一点都不懂,这应该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所以,对于玉兰,我可能没有多少要说的。我更想说一说,玉兰古巷周边的几个小巷道,以及遍及玉兰古巷的美食。

  在天水,在秦州城的中心区域,到处都散布着古巷。自由路东口向北,是澄源巷。澄源巷呈南北走向,南接大同路,北接成纪大道,巷道内有哈锐故居。自哈氏一族入住以来,回汉两个民族融合的故事,一直流传在秦州城的大街小巷,故此巷又叫团结巷。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澄源巷。巷子的最深处,还有清代煊赫一时的天水北门张氏的居所。张氏以张庆麟发迹,为咸丰庚申科进士,曾任河北广平县令,归故里后,因“品行高洁、乐善好施、济危扶困”而名着乡里,秦州人尊称为北门张氏。西口向南,是交通巷,一并被纳入了玉兰古巷的范畴。所以,刻意打造的玉兰古巷,只是遍及秦州城的小巷道之一。他的古意,并不十分突出,甚至,颇有几分人为打造的痕迹,除了可供观赏的玉兰花,似乎没有多少名胜古迹。

  实际上,包括玉兰古巷在内的每一个巷道里,都有故事。有的故事,尽人皆知,遐迩闻名。有的故事,鸡毛蒜皮,不值一提。但,恰是这些不值一提的小故事,交织叠加,构成了最真实的生活变奏曲。

  记得我第一次来自由路,还是刚刚进城,到师范上学的时候。来这里的目的,仅仅是因为一碗炒面。

  自由路、大同路,在中心广场西侧。中心广场现在叫龙城广场,是天水市区、秦州城区的中心地带,最核心区域。自由路和大同路,因优越的地理优势,临街商铺主要以小餐馆为主。自由路东口,有一家回民经营的面馆,只卖炒面。据说是最纯正的张川风味炒面,用牛肉炒,量大,味重,面片小而薄,有少量汤汁,里面加了粉条。带我来品尝炒面的,自然是我的张川同学。那天是我的同学请的客,虽然后来我又回请了他,但那份情谊,我还是得记着。刚上师范那会儿,我们每天都被关在学校,只能吃灶上的饭菜,虽然便宜,但天天吃,顿顿吃,也会腻。那一次,应该是我第一次吃炒面,在那之前,我确实不知道,面也能炒着吃。自那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定要在外面吃一碗炒面,解解我肚子里的馋虫。自小就是吃着面和洋芋长大的,面肚子,只有把一大碗炒面倒进胃里,才会觉得很满足。我感觉,那碗炒面是我至今吃到的,最好吃的人间美味之一,以至于到如今,若是去自由路吃饭,第一选择肯定是欧斯玛炒面。

  有第一选择,必然还有第二选择。第二选择便是柳巷面,就在欧斯玛炒面的隔壁。欧斯玛炒面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搬迁到了斜对面。

  第一次吃柳巷面,是怎么去的,我确实不记得了。只记得,确实好吃,同样是在还是学生的时候去的。第一次吃的柳巷面,应该是西红柿鸡蛋的,因为西红柿鸡蛋的最便宜。作为学生的我,虽然很馋,但还吃不起排骨的和鸡块的。柳巷面其实是干拌的扯面,碗底铺了一些开水烫过的蔬菜,有白菜、豆芽、黑木耳、油炸豆腐条和洋芋条等。实际上,我感觉多数人爱吃柳巷面,是喜欢软绵的洋芋条。如果取掉柳巷面里的洋芋条,柳巷面的美味程度,绝对要大打折扣。面是手工扯面,厚而不硬,筋道爽滑,上面浇了油泼辣子,看起来红艳艳,吃起来却不怎么辣,只觉得香。西红柿鸡蛋的,浇了一层炒好的西红柿鸡蛋汁,排骨和鸡块的,则是几块炖得很烂,入口即化的排骨或者鸡块,再撒上芫荽,色香味俱佳。

  每次去吃柳巷面,人都很多,生意很火爆,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有时候,面端出来,却找不到空座位,恨不得站着吃完了赶紧走。后来听说,柳巷面一直恪守着一个原则,就是每天售卖多少碗,是固定的,卖完就关门,这也是柳巷面的生意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还听说,柳巷面的和面技巧,一直秘而不传,由一个人掌握,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关于柳巷面的名称由来,我也颇有几分好奇。我曾经想,自由路会不会以前就叫柳巷,所以才有了柳巷面?但遍寻秦州城,也没有一个巷道叫柳巷。终于,一次和同事无意间谈起柳巷面,我又发出了相同的疑问。同事说,他还真听说过,柳巷面名称的由来,就是“烟花柳巷”。同事说,柳巷面店铺上面的阁楼,以前真是青楼。那时候,柳巷面就是专门给烟花女子供应的。新中国成立后,青楼被取缔,但柳巷面却流传了下来。

  最近,中午到自由路附近办事,又去吃了一次柳巷面。进门要了一个排骨的,扫码支付的时候,随便扫了一眼价钱,16元,与我第一次吃的时候相比,价格涨了三倍不止。支付完成后,店主问我,你要加肉的吗?我说,普通的啊!店主说,你付的是加肉的价钱,退钱给你,还是给你加肉?我回答,那就加肉吧!店主拿过纸票,写上了加肉二字。我心想,这次真是奢侈了一回。再细细看,排骨面的价格是12元,与欧斯玛炒面的价格一样。相比于物价的上涨速度,这个价格还算合理。

  去自由路吃面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由路的面馆,绝对能够引领秦州城区面食价格的走向。每一年面食涨价,都是从自由路开始的。最先涨价的一般是牛肉面,紧随其后的就是炒面。自由路的面食涨了价,那整个秦州城的面食,肯定会紧紧跟随。随后,蔬菜等一应物品,大体也会涨价。

  我觉得,这就是生活。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如何,就先看他能不能吃得起自由路的炒面和柳巷面。

  作者简介:石拜军,男,1989年出生,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基层公安民警,有散文作品发表于《甘肃公安·警察文艺》《天水晚报》等。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己亥(2019)年春祭伏羲之送神仪式 关于本届天水年,我们的思考是这 莲花镇上演社火闹元宵(图) 己亥(2019)年春祭伏羲典礼(图) 古城天水正月十五灯如海人如潮(图 己亥(2019)年春祭伏羲秦腔公演(图 己亥(2019)年春祭伏羲之迎献饭仪 “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图) 天水伏羲庙举行2019年春祭伏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