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皂郊镇王家店村40年变迁(图)
(2018/10/2 17:41:04)  来源:秦州区外宣办  打印本页

  一场如烟的秋雨过后,秦州区皂郊镇王家店村如同水洗过一样清新。沿着洁净平整的硬化公路进入这个村庄,眼前的景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村庄里视线所过之处,房屋不是二层小洋楼就是坚固的砖瓦房,看不见一座土坯房,房院前后都干净整洁,临街的墙面不仅刷成了洁净的白色,墙上还贴了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中间穿插着一些美丽的风景画和农耕图画,墙的边沿则套上了古朴庄重的灰色砖饰纹,使得村容更加整洁美丽。

  沿着村庄主干道走进村里,一座气势恢宏的仿古式文化礼堂显现在眼前,礼堂前面是一个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村文化广场,广场的周围是漂亮的现代民居,民居的墙面上绘画着精美的墙体彩绘,墙头上、屋顶上都是精美的琉璃瓦。我们行走在村广场,记者随意走访了几家农户,几乎每户的室内都精心装修过,客厅宽敞明亮,室内包括沙发、茶几在内的陈设时尚精美,窗明几净的室内一尘不染。

  看着眼前这样美丽的场景,我们不禁会问,这个村庄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村民的答案是,从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此前,这个村庄的记忆全是穷困。

  马圈院的变迁

  “我结婚时,家里住房紧张,没钱建新房子,我们就把村上原来养马的那个院子连同买下来准备当结婚的新房。结婚前,亲戚朋友帮忙和了一些泥巴,把房顶漏雨的地方塞堵了,然后找来了一些装过水泥的牛皮纸袋子和报纸,把内墙用牛皮纸和报纸糊了一下,然后再把门窗刷洗一下就当作结婚新房。”王家店村村主任张成川说,慢慢地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经济收入也一年好似一年。过了几年,家里积攒了点钱后,我就拆除了旧房子,在原来的基础上建起了崭新的土坯木架房。

  进入九十年代后,看见村上人都开始建造砖瓦房了。和人家的砖瓦房相比,我家的土坯房又显得不起眼了。于是,我和妻子一商量,又在院子里建起了砖瓦房。看着院子里的房子由最初的一座破旧马圈变成了几座漂亮的砖瓦房,本来想着在这样的房子里一直住到老就可以了,但是近几年,看见村上人相继建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洋楼,我心里又一动,心想现在手头比以前宽裕多了,便下定决定翻新房子,这一想法说出后家里人一致赞同,因此便将院子里原来的房子全部拆除,用坚固的按照国家防震要求带有上下圈梁和防震柱的二层小洋楼取而代之。

  如今,村上人还是按以往的习惯称呼这座院落为马圈院,但如今的马圈院已与昔日的马圈院有了天壤之别。

  变化无处不在

  今年66岁的王引成说:“1980年之前,我们家6口人一年最多能分到1000斤粮食,其中900多斤是玉米,小麦只有几十斤。”今年63岁的王富成说:“那时候,我们真没少出力,但由于那时候粮食亩产量很低,无论你怎样努力,就是换不到足够的口粮。”谈到过去,村民的心里满是酸楚。可一旦谈到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欣喜就会立即聚满村民的眉梢。

  村民们说,他们感知到的改革开放是从土地分产到户开始的。渐渐村民们的餐桌上也丰富起来了,肉、蛋等原来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食品渐渐成了餐桌上的必备品。

  随着吃、住一起变化的还有村民们交通出行、文化娱乐生活、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采访中,村民们说,现在村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去趟市上似乎比去邻居家串门还方便;原来,我们从电视上看人家跳舞,现在村民们在村中心的广场与城市里一样每晚都在跳舞;原来在城市里才能看到环卫工人,现在村上也有了专职环卫工人,在他们的努力下,村上的生活环境似乎比城市还好……

  犹如一场春风吹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给王家店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也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令人欢欣的变化,更让人觉得可喜的是,带来这些变化的那些无形的力量还在持续发力,促使这个村庄向更好、更美的方向发生着变化。(来源:天天天水网  记者杨晓斌)

(皂郊镇王家店党建+文化+乡村治理“三位一体”建设示范点)

(皂郊镇王家店党建+文化+乡村治理“三位一体”建设示范点)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市2018年度新兵入伍欢送大会 清水县郭川镇的花牛苹果红了(图) 中梁苹果红了,“抖”起来(图) 2018年秋祭伏羲氏典礼之送神仪式 2018年秋祭伏羲氏典礼(图) 2018年秋祭伏羲氏典礼之迎献饭仪 2018年秋祭伏羲氏典礼之迎神仪式 武山“豆角宴”菜谱曝光(图) 武山豆角丰收了,“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