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秦州区华岐镇文庄村工作队驻村帮扶侧记(图)
(2018/7/24 15:13:03)  来源:秦州区外宣办  打印本页

  秦州区外宣办7月24日讯(刘可)秦州区华岐镇文庄村是一个只有165户753人的小村子,而在2013年,这个村却有着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俗地讲,村里每两人中就有一人属于贫困人口。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这个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51.92%降到了现在15.5%,按计划,到明年文庄村就将实现整村脱贫。

  为了增强村级扶贫攻坚工作力量,2015年,区委、区政府从各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各贫困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当年7月,来自区国投公司等单位的帮扶队员就驻扎在了文庄村。几年下来,工作队一班人完成了区镇村三级交付的一项又一项任务,带着群众干成了一件又一件难事。他们在帮扶的工程中挥洒着汗水,发挥着才智,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刚刚开始驻村的时候,队员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经验十分缺乏,总转变不了在原单位时的工作方式,感觉无从下手。既然暂时角色转变不过来,就索性发挥原单位的长处。时任第一书记杨剑、工作队长刘辉决定发挥原单位国投公司的长处,从基础建设入手,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入手。他们带着一班人换井盖、掏水渠、修花园……别看事情小,却正是小事情中透出来的干劲被文庄村的群众看在了眼里。群众渐渐卸下了对队员们的“戒备心”,大家开始相互熟识,也拉开了家常。

  让队员们没想到的是,就是在拉家常的过程中,他们慢慢了解到了村里的实际困难,明白了村上致贫的主要原因。原来村上没有成型的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选择外出打工,劳动力外流严重。

  摸准了“病因”,恰巧区上又在全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队决心发展一个好产业,把村里原本外流的人留下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队员们得知临近的汪团村来了个“老板”,准备投资发展油用牡丹种植产业,而且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种植公司。

  汪团村能做的事情,文庄村为什么就不能试试?正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队员们找到了这家甘肃宝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虚心地取经求教。

  当面一交流,队员们才发现宝源公司的油用牡丹种植可不是小打小闹,公司在这里规划的种植规模是1万亩,仅一期种植基地建设就达到2500亩。

  队员们算了一笔账,汪团村的土地供应还满足不了牡丹基地的需求,临近的文庄势必进入基地的建设范围。但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到底前景如何?这个问题让队员们很是纠结。

  那段时间,队员们的一项附加工作就是在网上搜索油用牡丹种植的相关知识和产业发展案例。大家发现,油用牡丹籽含油率高、品质优、抗性强,有案例显示油用牡丹一亩可创收3000元,同时还具有美化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最终,工作队内部形成了共识,决心为文庄村引入油用牡丹种植产业。

  在与宝源公司一拍即合之后,队员们开始发动群众。他们挨家挨户向群众宣传牡丹产业的好处和当时的土地流转政策,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有群众和宝源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而且人数还越来越多,这个产业算是引进来了。

  如今牡丹园早已建成,漫山遍野竞相绽放的牡丹花海,让汪团和文庄出了大名。62岁的文锐峰是文庄村的村民,前些年因为锁骨受伤而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2015年,他把自己的4亩承包地流转给了种植基地,去年“三变”改革开始以后,他又将这些土地入了股,现在还在牡丹基地干活,一年算上土地入股的分红,能收入几万元,基本上没了后顾之忧。

  和文锐峰一样,文庄村的一些村民现在都参加了“三变”改革,也有很多人在油用牡丹基地务工,他们既能照顾到家庭,还能在家门口挣到钱,光这一项每天就有120元的收入。

(文锐峰在牡丹种植基地锄草)

  针对其他还无法进入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范围的贫困户,工作队和村里因地制宜,搞起了畜牧养殖。村里的贫困户文四水就在带动与帮助下办起了养猪场。开始阶段,销路问题一直困扰着文四水,办猪场前期投入大,费工费时,文四水甚至动摇过。

  帮扶工作队不止一次耐心地为他做工作,但收效甚微。在一次帮扶工作会议上,队员们向帮扶单位区国投公司的领导汇报了文四水的情况。为了坚定文四水的致富信心,也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区国投公司总经理王刚平当即决定,为文四水的养猪场提供销路保证,由国投公司的帮扶队员直接为他联系销路。文四水的的脱贫信心坚定了,养猪场越办越红火,家庭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发展畜牧产业不仅能带动文四水这样的贫困户脱贫,更能培养出像文瑞这样的致富带头人。

  文瑞现在是文庄村的致富带头人,他自己经营的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而在五年前他却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左手。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家里顶梁的汉子不知道苦闷了多少个昼夜。受伤后的文瑞,苦苦思索今后生活的出路,“养牛”最终成了他的方向。

  2015年11月2日,文瑞的“秦州区鑫源家庭农场”正式挂牌营业,在村上的担保下,他获得了10头母牛犊。经过几年的发展,文瑞的牛场已有基础母牛42头,西门塔尔公牛1头。这份成绩单里不但有文瑞及其家人日复一日的坚持,更有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与帮助。

  2016年9月,在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对接下,文瑞获得了甘肃省“百千万工程”残疾人创业工程项目资金9万元,进行了牛场的改建工程。随后,又争取到区畜牧局的2万元帮扶资金,扩大牛棚面积360平方米,建设了饲料库,生活用房,牛场围墙,购买了消毒的相关设施设备,牛场更加规范了。

  现在,他的家庭农场年营业额已达到15.6万元,安排6名残疾人就业,经他们农场帮助的贫困群众达20余人。

  工作队一班人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把文瑞的致富经历进行了详细地整理,并向市内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投稿。接到工作队的新闻线索后,天水晚报、天水在线等市内媒体先后来到文庄村对文瑞进行了采访报道。在不断地推介下,文瑞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他不向命运低头奋发进取的精神感动了许多读者。

  今年六月,中新社采写的报道《甘肃“80后”独臂牛倌不屈命运 创业不忘助残扶困》刊发在了《中国新闻网》上,并迅速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当了一回“网红”之后,文瑞成了当地名头最响的人物。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像文瑞一样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产业致富之路。

(文瑞的事迹登上中新网)

  村里的产业建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外流劳动力返流回了村上。人留住了,但如何让人留下的人过得更有意义,更有获得感,更有幸福感?驻村帮扶工作队以问题为导向,只要是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堵心事,不管有多细微,队员们都坚持把问题化解到位。

  恰逢省市区大力推进“一户一策”帮扶计划,队员们开展了更加频繁的入户走访。几个月来,队员们不但完成了文庄村28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制定、填写、电子版录入、六方签字及“回头看”整改提升等工作,还通过入户走访排解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在入户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低保贫困户文玉会对村干部和工作队员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在仔细了解各方信息后,队员们知道了文玉会态度前后转变的原因。原来在去年10月,文玉会的亲戚在他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借用他的身份证办理了营业执照,导致他的低保被停发。不了解情况的文玉会将怨气撒到了村干部身上。

  知道是这个原因,工作队员又再次找到文玉会,详细解释了停发的原因。但文玉会开始还是觉得自己吃了亏,不相信队员们的话。队员们没有放弃,又主动找到文玉会的亲戚,说明文玉会的实际困难,希望亲戚能够同意注销用文玉会身份证注册的营业执照。

  终于,在队员们反复的工作下,那份困扰文玉会的营业执照被注销,就在7月份,镇上已将文玉会新增上报民政部门恢复低保发放。

  文玉会的问题解决后,现任文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的郭萱深有感触,她说:“帮扶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解决,千万不能欺骗群众,采用拖延的方式敷衍了事,这样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长此以往,肯定无法赢得村民的认可”。

  需要队员们认真思考解决的事情有时会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7月10日,我市普降暴雨,队员们接到紧急任务,连夜将危房户、孤寡老人转移安置到妥善的地方。由于雨量过大,村阵地门口的过水路面被河水淹没,村里发生内涝的可能性极大。在转移完群众之后,工作队员轮流在值守警戒。11日凌晨3:00左右,河水退至过水路面以下,队员们稍作休整,便开始上山巡查村内隐患。

  巡查中,队员们发现山体滑坡一处,院落墙体水浸若干处。天亮后,工作队从镇上调来了工程机械,对滑坡路段的泥石进行了清理,同时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加固院墙,疏通水路。在此次7·10暴雨洪涝灾害中,文庄村未发生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这次的经历对队员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些以前习惯了在城市机关里工作的队员来到乡村开展帮扶工作本身也是一次艰巨的考验。

  今年,区国投公司干部郭萱替换杨剑出任文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接到任命消息之初,她甚至不敢告诉家人。因为孩子才4岁,突然离开让她担心家人照顾不好孩子的起居,打乱孩子正常的生活节奏,也给家人带来更多的负担。

  任命文件在单位公示时,家里人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令郭萱感到意外的是,大家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你要去做的是一件全国人民都关注的大事,好好干,孩子你放心,我和你爸会为你做好后勤工作”。婆婆的话让她彻底打消了后顾之忧。

  在家人和派出单位的支持下,这位“80后女书记”上任了。初到文庄村,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决不被贴上“娇气”的标签。

  在驻村工作中,她安排队员们合理分工、分片入户,自己却坚持户户都到、不留死角。一天下来,她的微信步数记录总是队里最多的。在工作最忙的一段时间,有队员生病了,她二话不说给队员签了请假条,接下队员的工作自己干,而同样生病她却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村上打点滴,硬是没请一天假。

  “别人都叫我书记,这是一个很严肃的称呼,既然干了,就真得有个书记的样子,自我加压,自我加量。”郭萱说:“前任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我要是干不好,群众否定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工作,我怕否定我们工作队的工作,这绝对不行”。

  在采访的最后,郭萱告诉记者,驻村工作总体很愉快,也难免有不愉快的,但基本上忍一忍都就好了。

  记者问:“那有没有确实忍不了的事情”。

  郭萱笑了,队员们也笑了,她说:“有,唯一忍不了的就是村里的‘土’厕所……”

  “那有解决办法吗?”记者追问。

  她说:“有!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把这个厕所给‘革命’了”。

(天水在线编辑:付丽丽)

摄影相关图片
奥运冠军王丽萍等下榻清水汤峪温 奥运冠军王丽萍等抵达天水南站掠 2018年中国龙舟公开赛(麦积站)火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举行庆七·一 天水市举行2018年祭祀轩辕黄帝活 2018年祭祀女娲典礼在陇城镇举行 《天一生水》在秦州剧院首演(图) 台湾伏羲八卦庙住持薛炎助率团到 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