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新春走基层】大门镇“以竹为媒”吸引在外游子建设美丽乡村(图)
(2018/2/23 11:12:49)  来源:秦州区外宣办  打印本页

点燃爱乡热情 留住美丽乡愁

——秦州区大门镇“以竹为媒”吸引在外游子建设美丽乡村

  从大年三十开始,秦州区大门镇阴湾村的文化广场一天比一天热闹,更加让村民们高兴的是,今年除了扭秧歌、唱社火之外,镇上返乡过年的烙铁画艺人、书画家、教授、博士也都聚集在广场上,在观看演出之余,探讨怎样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村里的传统竹编手艺融入更多的艺术特色。

竹编邂逅烙铁画

  秦州区大门镇是陇东南远近闻名的竹编农产品之乡,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大门镇政府紧紧抓住竹编这一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外出企业家、艺术家、以及在高校工作的教授、博士返乡探亲这一有利时机,集中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为竹编农产品向工艺品、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让大家在与亲人团聚的同时,为家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年三十,大门镇关峡村的烙铁画艺人张建荣刚回到村里,就和竹编艺人贺大孟在文化广场上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但是,他学习的兴趣并不在传统的竹编农产品,而是要把自己的烙铁画艺术和竹编工艺完美结合,创作出地方特色鲜明的新型工艺产品。

  张建荣是关峡村土生土长的草根艺术家,在外打工期间,先后学过木工、绘画、雕塑等多门手艺,但是他最钟爱的还是烙铁画,仅凭一把普通的电烙铁和一块寻常的三合板,他就能烙出惟妙惟肖的伟人肖像和栩栩如生的花鸟画,经常有顾客找上门来订购他的烙铁画。

  然而,张建荣对此并不满足,他说,从长远来看,单纯的烙铁画和单一的竹编农品市场需求都十分有限,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他的烙铁画才能以独特性赢得更大市场,也能让传统的竹编手艺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诗书融入老手艺

  “门前汉水万亩田,东篱秋菊一炊烟”。就在记者采访张建荣的时候,专程赶回村里的兰亭书画院院长张首文,已经铺开红纸给村民写对联了,更让村民们倍感亲切和自豪的是,张首文撰写的对联,有好多都是由他本人创作,描写、抒发、寄情于家乡山水和风土人情的诗歌,这样的对联,每一副寄托着张首文和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

  张首文说,从上小学起,他就和爷爷一起给全村人写对联,近30年来,村民们对于书画作品的喜爱之情愈发浓烈,无论家庭经济情况如何,总要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悬挂几幅字画;另一方面,大门镇的竹编农产品虽然曾经几度兴衰,但是村民们始终执著地坚守着这门传统工艺。如果将竹编工艺品与书画巧妙结合,把村民对于书画作品的喜爱之情尽情地展示在竹编工艺品上,就能很好地引导村民不断开发新产品。他将尽自己所能,为此做出积极努力。

  博士的竹编情结

  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张小平博士,最近几天格外忙碌,一边和大门镇的医护人员为村民把脉诊疗,一边询问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竹编产品的销路。

  张小平说,在他读小学和中学时,竹编收入是很多同学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甚至就是个别同学的学费和书本费。后来,他去外地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竹编又在脑海中变成了家乡的一种符号和象征。工作之后,尽管竹编和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没有直接关联,但每有闲暇,他总喜欢和一些专家、教授探讨家乡的竹编产品。竹编是大门镇的一大特色,也是一个重要品牌,竹编农产品向工艺品、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离不开文化支撑,要在改良外观材质、造型的同时,融入当地独特的民情风俗和文化元素,彰显文化自信、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同时,要结合目前正在兴建的关峡水库,把竹编作为乡村旅游和农事体验的一个重要项目深度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编、喜欢竹编。

  夕阳西下,沉浸在喜庆之中的阴湾村升起了袅袅炊烟,那是游子心中难以割舍的一抹乡愁。回家过年,让竹编给予家乡发展更多的温暖与温情,是每一个游子心中的乡村愿景,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与担当。

  愿我们的乡村,如四季常青的竹子一般节节高升。(编辑杨晨)

摄影相关图片
雪落鸣沙山月牙泉(图) 航拍:雪落武当(图) 雪后初霁天水湖,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净土寺,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仙人湖,分外妖娆! 一场大雪,让天水穿越到了2700年 天水人因为2018年的第一场雪耍美 天水迎来2018年的第一场雪(图) 震撼航拍:这样的安徽第一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