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奉献秦州 引领风尚】秦州文明家庭系列展示之二(图)
(2018/2/5 15:42:57)  来源:秦州区外宣办  打印本页

好儿媳撑起一个家

——记秦州区关子镇七十铺甄举红家庭

(甄举红在照顾公公)

  提到秦州区关子镇七十铺村村民甄举红,人人对她的事迹和做人处事可谓是交口称誉,认识她的人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992年,甄举红和丈夫董智琪相爱并结为连理,当时一家人的日子过的相当困难,夫妻二人合计和征得公公婆婆同意之后,他们决定先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经过耐心学习和观察市场需求,除了种植农作物外,夫妻二人栽植了几亩果树和几亩中药材。皇天不负苦心人,此后几年,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夫妻二人的善于经营,家里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

  但好景不长!2008年,由于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再加上甄举红公婆本来身体底子就不太好,老人家生病后一病不起,并于2010年撒手人寰。

  由于甄举红婆婆的去世给她的公公打击很大,变得沉默和孤僻。2012年的某一天,由于老天下雪,甄举红的公公不慎摔倒,虽然家人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但公公还是没有恢复彻底,从此再也无法行走。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卧病在床之后,甄举红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顾公公和家务劳动上。为了让丈夫一心一意把精力放在农业生产和改变家里贫困面貌上,她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给老人洗衣做饭、喂饭洗脚、端屎端尿,饭做好之后,自己顾不上吃,先喂公公吃饭,有什么好吃的,先给老人吃。此后几年,在她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之下,84岁高龄的老人身体恢复的还不错,已经在别人的搀扶之下能下地行走了。老人说,自己有多个儿女,其他儿女虽然也孝顺,但只是经常来看望自己罢了,没有人像这个儿媳一样天天把自己照顾的这样周到,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做的还要多,还要好!

  甄举红,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周围的邻里乡亲,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她的事迹,不仅感染了邻里乡亲,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学习,她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不离不弃 婆媳情深

——记秦州区娘娘坝镇小南峪村坚小春家庭

(坚小春在照顾婆婆)

  有人说,天下最难相处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更何况媳妇面对的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婆婆。然而娘娘坝镇小南峪村好儿媳坚小春,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坚小春与丈夫结婚时,公公常年生病,还有一个精神失常的母亲。丈夫在外务工,坚小春在家照顾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上学。多年来,对于发病时婆婆的责难,无论多委屈,她都付之一笑,待之以更温柔更细致的照料。

  婆婆患病多年,小南峪村及周边村镇的人都认得这个整天蓬头垢面、嘴里念念有词、在大街小巷跑来跑去的疯女人。“咱娘这辈子太苦了,我想把娘接过来和咱一块儿住,一来可以在生活上照顾老人,二来精神病人最需要安慰,这对控制她的病情也有利,我一定会把她当亲妈一样好好照顾。”在和丈夫商量后,坚小春很快将婆婆接进家里同吃、同住。为了帮婆婆改掉尿床的习惯,坚小春将铺盖搬到婆婆的炕上,每天晚上都要数次哄婆婆起床大小便,能够睡个囫囵觉对她来说成了一种奢望。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婆婆尿床的毛病好了很多。由于婆婆总是在裤子里大小便,冬天的时候,坚小春都得准备六七条棉裤供婆婆换洗。换下来的脏裤子和被褥必须马上拆洗,手浸在冰冷刺骨的水中隐隐作痛、刺鼻的臭味令人作呕,可她总是默默地坚持着。

  婆婆的病说犯就犯,稍不顺心就打人骂人,坚小春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每次丈夫回家,总能看到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

  多年来,坚小春既要照顾婆婆,还要操持家中的所有家务,每天都很劳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和给婆婆治病,坚小春坚持平时多打零工补贴家用,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一天下来全身累得就像散了架一般。但不管再苦再累,坚小春始终把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放在第一位,婆婆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在给婆婆更换衣服时,坚小春经常挨打或是被抓头发,但她从无怨言。

  有人问坚小春,你这样辛苦、这样累,没有想过回报吗?她只说“没想那么多,只希望全家人平平安安。”

 

勤俭节约筑就最美家庭

——记秦州区共和巷社区景芝兰家庭

(景芝兰在做家务)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出凝聚力,出亲和力;困苦时,家和出亲情;悲伤时,家和出慰藉;重压时,家和出力量;沮丧时,家和出坚强。家是甜蜜,是温馨和浪漫,更是人生旅途的驿站。

  景芝兰家住秦州区共和巷的一个小院,原本是温馨幸福的四口之家。可是2010年丈夫因病去世后,家里的天突然的塌了半边,两个孩子都曾想过退学帮帮妈妈,但被景芝兰坚决地否定了。她说:“现在你们姐弟俩是咱唯一的希望,好好上学才是你们要想要做的事情”。为了保证一家人的生活,景芝兰每天早出晚归,依靠贩卖蔬菜水果来养家糊口。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女儿顺利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儿子在2014年考入张家界航院。

  生活中的景芝兰,十分注意节约环保。她每次都会强调环保节约的重要性。她将家里的灯具进行了全面改造,将家中所有的照明灯具全部改用优质节能灯,每月节电在10度左右,且灯光更柔亮;做饭时,她更注意细节,煮饭提前淘米要浸泡十分钟再蒸;洗衣时,先将脏衣服浸泡20分钟左右,再放入洗衣机内,减少洗涤时间;在使用热水方面上,她夏天晒水,冬天把水壶常放在炉子上供家人平时使用,还有晚上睡觉把手机关机,减少对身体的辐射,节约能源;平时很注重生活中的小细节,随手关灯、不用电随手拔插头、废物利用……在她的身体力行下,勤俭节约已成为景芝兰全家人的行为习惯。

 

胸怀大爱天地宽

——记秦州区石马坪街道办事处陆思言家庭

(陆思言在做家务)

  陆思言,今年38岁了,是秦州区东团庄社区居民,7年前丈夫因患精神疾病失去劳动能力,她便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加上年迈的老母亲需要赡养,生活的重担给了她很大的考验。

  在孩子6岁的那年,丈夫因车祸脑部受伤,当时她感觉天都塌了。但痛定思痛,冷静下来后她心里明白,“我必须挺住,孩子还小,我必须坚持,要把这个家撑起来,不然这个家就垮了!”。她勇敢的站了起来,决定坚强的支撑起这个家,没有放弃和嫌弃她的丈夫,继续给他治疗,像孩子一样的照顾他。为了更好地工作,挣更多的钱,她把农村的母亲接来帮着照顾丈夫和孩子。

  真心待人是陆思言一贯的处事态度,邻居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总是能得到陆思言一家人的热心帮助;陆思言一直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她总是要求家人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

  陆思言在日常生活中,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有一次因急事打的,却意外地捡到一个黑色手提包,里面装有现金3万和其他价值不菲的东西,她问司机是不是他丢的,司机说不是,于是一起到派出所报了案。后来当失主找到手提包并且了解到她家的情况时,要给她一万元作为感谢和补偿,她婉言拒绝了,她说这是她该做的。

 

勤劳致富女能人

——记秦州区秦岭镇新民村庞玉芳家庭

(庞玉芳在为村民理发)

  在秦州区秦岭镇新民村,提起庞玉芳,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致富不忘众乡亲的致富带头人。

  庞玉芳,现年32岁,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在2005年开办了自己的理发店,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庞玉芳在自己辛勤劳动、生活好转的同时,仍忘不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店里比较闲时,她会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进行服务。同时,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积极组织美容美发培训十多次,为当地培训出了大批的有过硬美容美发技能的人员,她培训出的人员现在也都有了自己的店面,日子也都过的红红火火,可谓是一人富带动了一群人富。

  事业上成功,家庭中孝顺。庞玉芳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照顾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如今老人的年龄也大了,不免有些不方便,她每周为婆婆擦洗身子,公婆的衣服换洗也全由她一个人负责。有时店里的人很多,结束就很晚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回去的第一件事还是为公婆打来热乎乎的洗脚水,等她们休息了,庞玉芳才开始自己的洗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庞玉芳就这样悉心地照顾着老人。她的孝心感动了老人、也感动了乡邻,更为广大农村妇女树立了模范。

  这就是庞玉芳,秦岭镇新民村的一位有着坚定信念,在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后,带领更多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的普通妇女。(记者马海林 辛磊)

摄影相关图片
雪落鸣沙山月牙泉(图) 航拍:雪落武当(图) 雪后初霁天水湖,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净土寺,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仙人湖,分外妖娆! 一场大雪,让天水穿越到了2700年 天水人因为2018年的第一场雪耍美 天水迎来2018年的第一场雪(图) 震撼航拍:这样的安徽第一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