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奉献秦州 引领风尚】秦州文明家庭系列展示之一(图)
(2018/1/24 16:15:29)  来源:秦州区外宣办  打印本页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在秦州区,有这么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群体,她们通过各自的努力,以不同的方式,在自己清贫的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言、婆媳和睦、家庭和美的家庭氛围,进而让这种幸福、文明的家庭氛围成为秦州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标签,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和示范(记者马海林辛磊)

大爱无私婆媳情深

——记秦州区天水郡街道皂郊路社区吕三娃家庭

 

(吕三娃在照顾儿媳)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是最复杂的。可对于70多岁老人吕三娃和儿媳吴毓琴来说,婆媳关系却意味着8年来的生死相伴——儿媳身患类风湿8年,瘫痪在床4年,全靠婆婆无微不至地照顾,才将儿媳从死神手里抢回来。如果说好儿媳照顾婆婆,是一种孝心。那么好婆婆照顾儿媳,就是出于无私的大爱。

  来到吕三娃家时,只见她如往常一样正认真地为儿媳妇做按摩。在吴毓琴看来,婆婆就像我的亲妈,没有她,我都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

  吴毓琴今年44岁,和丈夫自由恋爱结婚,她关爱丈夫,孝敬老人,是左邻右舍称赞的好儿媳。婚后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还算甜蜜幸福。2007年年底,她突然倒地不起,到医院检查被告知患有类风湿需要住院治疗。一家人得知这样的消息后,生活跌到了深谷,这个原本幸福、平静的小家庭一下子被搅乱了。

  后来由于病情的加重,吴毓琴出现全身僵直感,行动不便,而后便慢慢没有知觉,瘫痪在床,生活完全由婆婆照顾。从此,婆婆吕三娃就更忙了,她必须得每天六点起床,给儿媳煮药,准备早餐,亲手将早餐一勺一勺地喂给儿媳吃。瘫痪在床前期,为避免生褥疮,婆婆吕三娃每隔一个小时就给她翻一次身,做一个小时的全身按摩,通过拉伸四肢,防止儿媳因瘫痪而肌肉萎缩,每天为她擦一次澡。说实话,要是没有婆婆的照顾,我早就活不下去了,她就是我的亲妈。吴毓琴哭着说。

  吕三娃如今也70多岁了。她经常说:不知道能把儿媳照顾到什么时候,不过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她。老人肯定地说。吴毓琴也深道自己很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一个婆婆。不知情的人都以为她们是一对亲母女,而不是婆婆和媳妇。

尊老爱幼家庭和美

——记秦州区石马坪街道南一社区王彩花家庭

 

(左一为王彩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秦州区石马坪街道南一社区工作人员王彩花,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走就是十几年,她用羸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既要务农活,又要照顾年迈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哥哥去世后,她又挑起照料三个侄儿的重任,还把妹妹的两个残疾孩子接到身边读书。在丈夫眼里,她是好妻子;在公婆眼里,她是好儿媳;在亲友眼里,她是好姐姐、好姑妈。

  1989年,20岁的王彩花与中学同学闫建书结了婚。婚后两年,丈夫去了新疆打工,那时第一个孩子才一岁。公公患有哮喘,婆婆也年逾六旬,生活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她的肩上。王彩花想,公公婆婆拉扯儿女吃了一辈子苦,照顾好老人,使他们安享晚年是她当儿媳的责任。为此,她默默地揽过地里的农活,尽量让老人不去操心动手。常常,白天在地里干完繁重的农活,晚上回来还要为一家老少缝补拆洗,但她从不抱怨。两位老人被她拾掇得利利索索,村里人见了常常羡慕地说:"你们是村里穿得最新的老人。"每每听到这样的夸赞,两位老人的心里都甜滋滋的。

  1990年的一天,娘家突然传来噩耗,哥哥在务农时不慎农药中毒撒手人寰。紧紧相隔两天,父亲因为心情悲痛,在放牛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她赶到时人已经不行了,瞬间失去了两位至亲的人,王彩花悲痛欲绝。可看到留下的三个孤苦无依的孩子,王彩花抹干眼泪,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照顾三个侄子的责任;2006年,王彩花回家探亲,看到妹妹两个患有先天性聋哑症的孩子10岁了还未上学,她心酸不已,便将两个外甥接到自己家中,通过联系,让孩子上了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彩花以自己平凡而实际的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谱写了巾帼女儿孝老爱亲的动人乐章。

身体力行孝老爱亲

——记秦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郑丽珠家庭

 

(郑丽珠全家福)

  郑丽珠是秦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基层干部。父母亲辛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这是郑丽珠对家人常说的一句话。

  郑丽珠和父母住在一个小区,每天晚上,她都要陪父母吃过晚饭,收拾好屋子,打好洗脚水,铺好床,将一杯热腾腾的水放在床头,才领着孩子回自己的家里。

  有一年,父亲生病,在父亲住院期间,她陪在病床前一夜又一夜未眠,为父亲擦洗身体、按摩放松,洗脸洗脚、端汤喂饭、开导聊天、倒大小便,这些繁琐而又必须做的日常护理工作,她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

  作为儿媳,面对公婆,不能心生亲疏之感,只有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真诚相待,成为公婆生活中的贴心人,才能化解生活中的不如意,换来家和万事兴的好日子。"婆婆常年腰椎疼,腿也不好,生活极不方便。有心的郑丽珠,偶尔从同事处听到西安有一位民间医生,看腰椎间盘突出很有效果,便每个星期购买周五晚上去西安的火车票,陪着婆婆去了西安看病,经过两个多月的折腾,老人走路轻快了,生活中的欢声笑语也多了。

  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需要延续和继承,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郑丽珠在自己孝老爱亲的践行中,也为传承这种美德树立了标尺

尽孝尽责大爱无言

——记秦州区皂郊镇贾家寺村董红红家庭

 

(董红红在照顾婆婆)

  百善孝为先。

  董红红,女,现年41岁,是秦州区皂郊镇贾家寺村一名极其普通的妇女。在村里她是一位出了名的好儿媳,好母亲。在丈夫去世十二年的时间里。她毅然决然地担起了整个家的重担,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与兄弟姊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十多年来如一日,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处理的,尤其是董红红的丈夫去世十多年,然而她和婆婆的感情却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婆婆一直视她如己出,没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

  就在今年,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骨折,需住院治疗,她扔下工作在医院照顾婆婆,帮婆婆擦身翻背、洗脸、洗脚、洗衣服剪指甲、端屎端尿。住在一个病房的李大姐说:大娘,您女儿真孝顺啊,年纪轻轻却什么都愿意做。婆婆高兴的说:"这是我儿媳妇"!老人家出院后,她在家里继续请假照顾婆婆。

  生活的压力让她老得比同龄人都快,10多年间,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而是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了这个家,用瘦小的身躯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感染下,儿子十分尊重孝敬奶奶,无论吃什么都先给长辈吃……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传承美德孝敬公婆

——记秦州区大城街道向阳社区孙淑英家庭

 

(孙淑英家庭)

  孝亲敬老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家住秦州区皇城路省149地质勘察队家属区的孙淑英就是一位有着这一美德的传统女性,她数十年如一日侍奉生病的公公婆婆的事在社区里传为佳话。

  1982年,孙淑英与在省149地质勘察队工作的陈姓小伙子经过1年多的恋爱,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正当两家欢欢喜喜地为二人筹备婚礼时,陈家却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陈母睡觉时不小心跌下床,摔成半身不遂。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孙淑英坚定地选择与男友一起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

  婚后,孙淑英担起了儿媳的责任,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给老人梳头、喂饭、擦身、伺候大小便,八年如一日,直到1990年婆婆去世。

  199810月份,一向健康的老公公突然发病住院,为防止老人被痰液堵住气管,爱人小陈就用嘴帮老人吸痰;老人大便不通,孙淑英和爱人找来针管注入肥皂水帮老人通便。就这样,经过了10个月的精心照料,原来卧床不起的老公公病情大有起色。如今,9年过去了,已96岁高龄的老人不但病情没复发,而且身体一天天硬朗起来。为此,老人常常自豪地对左邻右舍说:我的这9年寿命,是儿子儿媳给我的。

  孙淑英对公公婆婆的的孝顺赢得了丈夫的敬爱,夫妻异常恩爱;而他们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影响了儿子。大学毕业的儿子在家孝敬长辈,在外彬彬有礼,人见人夸,这让孙淑英感到很欣慰。

 

摄影相关图片
雪后初霁天水湖,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净土寺,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仙人湖,分外妖娆! 一场大雪,让天水穿越到了2700年 天水人因为2018年的第一场雪耍美 天水迎来2018年的第一场雪(图) 震撼航拍:这样的安徽第一次看到 雪原鹿影(图) 大熊猫尽享冬日暖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