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敬佩

文瑞,秦州区华岐镇文庄村村民,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左手。“文瑞出事的那天,我就感觉自己的天都塌了。”他的妻子王彦英摇摇头,又笑着说。“好在一切有了转机,现在我们过得很好。”
“转机”这个词现在说起来很容易,但在四年前却像是一道无解的题。文瑞和妻子都是普通农民,在农村,身体残疾意味着失去了劳动力,也就意味着经济来源没了。
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家里顶梁的汉子不知道苦闷了多少个昼夜。家人忍着心酸安慰他,乡亲们同情的问候他,更加重了文瑞心里的担子。但这个西北汉子扛起了这个担子,他不能放弃,他也没有放弃。
五年后的今天 ,不仅他自己经营的家庭农场初具规模,文瑞还帮助了一批像他一样心怀梦想的残疾人。

受伤后的文瑞,苦苦思索今后生活的出路,几经思索,“养牛”最终成了他的方向。
创业初始,他请来亲戚朋友用仅有的建筑材料盖牛棚。沙子没有了,他就和妻子连夜去淘,木材不够,他拆了三间老房子。牛棚总算盖起来了,可是没钱买牛怎么办?
一头牛犊,几千块呀,这可不是小数目。几十天过去了,他一筹莫展,很多人劝他放弃,可他说:“天生就和牛有缘,就这牛脾气。”
他天天往牛市跑,软磨硬泡,或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牛贩子,在驻村干部的担保下,他获得了10头母牛犊,先付一半钱,等牛长大了再还另一半。牛场终于开张了!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文瑞的牛场已初具规模,有基础母牛42头,西门塔尔公牛1头。这份成绩单里不但有文瑞及其家人日复一日的坚持,有乡亲邻里无私的相助,更有镇村干部和区残联数次的资金技术支持。
2015年11月2日,文瑞的“秦州区鑫源家庭农场”正式挂牌营业,他成了全镇的残疾人致富带头人。他免费把他的牛犊送到附近的残疾人家里,让他们饲养,等牛犊长大了,他再以市场价减去牛犊价格回收。他给残疾人家庭用牛免费犁地,换取草料,这样既帮扶了残疾人,又降低了饲养成本。
他鼓励残疾人种植草料、玉米,由他提供种子肥料,最后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保证了残疾人的收入。他还建立了本地残疾人帮扶会,只要残疾人中谁有困难,大家帮助解决。在他的帮助下,许多残疾人有了收入,他们的生活改善了,对生活也重拾信心。

他以这样的方式回报着社会,他的想法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2016年9月,他获得了甘肃省百千万工程残疾人创业工程项目资金9万元,进行了牛场的改建工程。
秦州区畜牧局随后又给予他2万元的帮扶资金,扩大了牛棚面积360平方米,建设了饲料库,生活用房,牛场围墙,购买了消毒的相关设施设备,牛场更加规范了。
截止2016年12月,他的农场年营业额已达到15.6万元,已经安排6名残疾人就业,经他们农场帮助的残疾人达20余人。

结婚十四年,受伤五年。这个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了一大圈的西北汉子和妻子在镜头前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妻子照顾文瑞的生活起居,和他一起经营农场,还要拉扯两个孩子。孩子们也很懂事,力所能及的农活都知道搭一把手。

记者提议给他们一家人拍张全家福,文瑞欣然答应。从他出事后,他们就再也没拍过全家福。
“好好干,养活老婆孩子。”中国男人最淳朴的家庭责任感,文瑞做到了,他扛起了自己的家庭,也撑起了自己的人生。
新的一年,文瑞想要流转土地种植紫花苜蓿和花椒,进行绿色生态养殖。他还要把早肉牛产业这一块做大做强,推动全乡现代种养结合的畜牧产业。他要做好一个“放牛人”,更要当好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来源 天水晚报 编辑 王利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