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奉献秦州 引领风尚】奉献秦州人系列之一(图)
(2018/1/4 16:14:14)  来源:秦州区外宣办  打印本页

  (秦州区外宣办)在建设秦州区的进程中,总是有这么一大群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扎实工作,凭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争创佳绩,带动周围同事和群众,共同为建设幸福美好和谐的秦州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或扎根社区,或奋战在医疗、环卫、城管一线,或奔波于征地拆迁的战场……平凡的他们,用奉献精神诠释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时代风尚(记者马海林 辛磊)

净化秦州不停歇

——记秦州区城乡环卫局西关所清扫车驾驶员刘和平

  刘和平,一个普通的环卫清扫作业车辆驾驶员,数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平凡的人生,却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11年2月,风华正茂的刘和平走上了环卫工作岗位,当时正值秦州区环卫机械化作业的转型期,政府对环卫作业车辆投资力度加大,41岁的刘和平来到环卫处不久便成了环卫机械化作业一线的顶梁柱。

  作为新招聘进秦州区环卫处的沿街垃圾收运工,当时单位正好买进了第一批垃圾收集车,凭着以往多年开车的经验,刘和平很快就熟悉了车内的各种装置和按钮的功能,并熟练上路操作。在单位对垃圾收集车辆运行线路的分解上,刘和平主动请缨,选择了作业面宽,工作量最大的民主路、新华路和绿色市场周边地带。

  环卫处目前一共有7辆环卫清扫车,每台车都有各自的片区,而刘和平每次作业面长达29公里,每在作业面上往返4次。环卫处的工作没有休息日,司机都是连轴转,早上7点上路,晚上10点才收班。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热爱是没有办法坚持下来的。“刘和平脾气好,单位随叫随到,任劳任怨。”这是环卫处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个职员给刘和平的评价。片区道路经常会突然出现路段被污染的情况,需要用清扫车来机扫路面,可有的司机下班了或者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就不愿意去,而刘和平只要叫就爽快地答应去干,而且干得非常出色。

  自从启动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来,环卫处的道路机扫工作更是重点,每个道路清扫工都是全天候作业,无人替换,连续加班加点都是常事,刘和平更是忙上加忙。他每天的作息时间有一张很规律的图表:早上6点起床;6点半到单位开车出去作业;中午12点半,吃午饭休息一阵,继续上路作业,10点下班。加上临时调整的工作,刘和平有时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3个小时。

巾帼之花放异彩

——记秦州区巾帼致富带头人杜霞

  杜霞,女,现为秦州区陇原妹巾帼家政母婴生活服务中心负责人。

  2000年,杜霞在企业改制中下岗了。失业后,她多次创业,但都由于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但生性倔强的她一直坚信: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自强不息的人。

  近年来,国家对家政行业极为重视,头脑灵活的杜霞意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二孩政策全面开放,从事家政服务及月嫂行业对于女性而言,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些大好形势让她在2016年初萌生了办家政母婴生活服务中心的想法。于是她请求妇联的支持帮助,区妇联的领导在知道她的想法后给予她鼓励与大力支持,在2016年5月,由市、区妇联领导揭牌正式成立了“秦州区陇原妹巾帼家政母婴生活服务中心”。通过这一年的努力,她积极响应妇联“陇原妹走出去,陇原巧手干起来,女能人带起来”的号召,在满足城市家政服务需求同时,开展多期免费培训,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农村贫困妇女在家政服务领域找到就业门路。短短的一年,中心现已渐渐融入社会,为需求者家庭进行服务,并深得好评,近70%的培训妇女已经推荐在家政月嫂行业就业,实现脱贫增收。

  为提高月嫂培训质量,杜霞特聘请国家一级营养师,高级母婴护理师高级育婴师,为前来学习的学员授课,并创立了月嫂的培训体系及完善的服务流程和跟踪服务体系,让客户享受到了专业化的母婴护理服务。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7月8日,受省妇联家政联盟总部的邀请,杜霞作为秦州区家政行业的优秀代表在兰洽会期间参加了观摩学习。9月初,中心的月嫂在市妇联举办首届“月嫂”大赛中分别取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她的不懈努力,秦州区陇原妹巾帼家政母婴生活服务中心已稳步占领天水家政市场。

心系社区“大小事”

——记秦州区天水郡街道王家磨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吕艳红

  吕艳红,女,生于1980年9月,现任天水郡街道王家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党务工作者,她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思想上、作风上从严要求,恪尽职守、竭诚服务、辛勤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能,无怨无悔地为社区百姓做着一件一件的“小事”,始终把社区居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展现了一名党务工作者的光辉风采。

  多年来,吕艳红积极致力于以“构建和谐楼院,造福社区百姓”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在社区实现了居民水管漏水有人修,弱势群体有人帮,楼道脏了有人扫,单元灯坏有人换,草坪花草有人管,休闲桌凳有人看,陌生人进楼有人问,小区治安有人巡,让社区群众受益匪浅。

  搞好社区服务,时时装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心,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是吕艳红的真实写照。2013年,秦州区连续四次遭受暴洪灾害,加之受7月21日定西漳县、岷县6.6级地震的波及,使王家磨社区510户居民的住房形成危房。灾情发生后,吕艳红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在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组织辖区单位、居民近500人对辖区进行彻底的清淤排污,为广大居民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2015年初夏,社区连续十多天缺水,吕艳红积极联系园林处、天水郡消防中队为居民隔三差五送水约100吨,缓解了群众的吃水问题。吕艳红充满爱心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交口称赞。

  近年来,该社区先后荣获省级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绿色社区、妇女之家示范点、五四红旗团支部等20余项荣誉称号。

老人眼中的“亲儿子”

——记秦州区仁瑞福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雒勇

  走进秦州区玉泉观仿古街8号这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刚步入中年的雒勇站在大爷、大妈们中间,毫无疑问成为最帅气的"主角"。在这里,若要向老人们问及谁对他们最好时,准会听到异口同声的回答:“小雒,他可比亲儿子还亲呢!”

    2007年,雒勇的母亲病故一年多后,73岁高龄的父亲因受到妻子离世的打击患上了脑梗,失去语言能力、身体偏瘫。当时在宁波工作的雒勇经过两个多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辞职回家照顾父亲。时至今日,雒勇陪伴在父亲身边已整整10个年头。

  或许是基于照顾父亲的感悟,最终让雒勇萌生了将养老事业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想法。

  2013年4月,国家出台了有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秦州区民政局委托雒勇管理秦州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随后他又通过多方努力,自筹资金10万元,将其注册成为秦州区仁瑞福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是我市第一所为社区空巢、高龄孤寡老年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服务的综合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仁瑞福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自运营之初至今,日间照料中心已累计服务老年人达3万多人次,几乎平均每天接待老人80多人次,开创了秦州区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料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今年2月,仁瑞福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被省民政厅评为“甘肃省示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记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教师李兰兰

  李兰兰,女,汉族,本科学历,1998年参加工作,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语文教师、教研组长。

  工作19年来,她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她对学生无私关爱,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辅导学生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普遍赞誉,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更是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多年来,李兰兰总是从细微小事入手,以一言一行去感化学生,以慈母般的胸怀去呵护学生,以诚挚的情爱关爱每一个学生。她常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她始终以友好平等的态度,用爱心、耐心、信心感化他们。

  李兰兰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她积极实践新课标,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她认为:治学先治人,凡事德为先。

  近年来,该校成立了机器人小组,她带学生每年去参加机器人比赛,在2015年4月获得“金张掖”杯第十五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甘肃赛区)机器人FLL挑战赛小学组二等奖;在甘肃省科幻画比赛中,她的学生张宁、童心、赵彩怡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她获得“优秀辅导奖”;在2014年学校评优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在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第一名。2016年—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中,她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名。她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师、足球优秀教练、优秀班主任。

摄影相关图片
雪原鹿影(图) 大熊猫尽享冬日暖阳(图) 天水“黄金大道”登上人民日报(图 甘肃林院助力中梁镇电商扶“苹” 我为中梁苹果代言(图) 麦积山温泉·极地冰雪王国(图) 天水师院助力清水电商扶“苹”行 清水县3000干部助力电商扶“苹” 天水在线开讲“烟铺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