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以来,胥彩萍同志所在的冯集村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对接省上“1+17”和市、区“1+18”精准扶贫政策,以及“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所有成员,开展了引导群众发展壮大致富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为民务实的工作,取得了群众公认的成效。
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胥彩萍同志为人谦虚和善,政治觉悟高,顾全大局,团结同志,遵纪守法,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把贫困群众的精准脱贫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来干。她既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她紧扣“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弥补“精神之钙”,认真负责做好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牵头制定年度计划,狠抓工作落实,做好上下沟通衔接,协调配合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向区委双联办、镇党委及派出单位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树立了驻村帮扶干部在冯集村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严明工作纪律,对工作队员中偶尔存在的思想松懈,有事不请假、不按时到岗等现象,及时进行严格的思想教育。
科学施策,谋划整体脱贫
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她多次组织工作队员进行“大走访”、“回头看”工作,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把收集起来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工作共识,确定了“因人而异,因户施策,整体布局,整村脱贫”的工作思路。
分门别类,“对症下药”。对家庭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外出务工,增加非农收入;对喜欢就地增收的贫困户,种植苹果、花椒、冬花等经济作物,提高单产效益;对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的贫困户,引导他们实施健康医疗治病,助学贷款,危房改造等“两不愁,三保障”等民心工程,从而,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队形象。
整体脱贫,共同富裕。她通过组织贫困户就近就地学习借鉴本村脱贫户、富裕户的鲜活事例,让他们实地观看和切身感受人富家宽的幸福美好;有针对性地组织贫困户实施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彻底补齐人群志短,信心不足,立竿见影,瞻前顾后,茫然徘徊等短板;弘扬淳朴善良,勤劳本分,互助友爱,和睦相处,思想单纯等优秀品质,这是确保引导所有贫困户“走上高速路、搭上致富车”,实现整体脱贫的关键举措。
优化产业,拓起小康梦想
盘活土地资源,盘活劳动力资源,盘活惠农政策资源,盘活驻村帮扶工作队资源,顺应村民意愿,结合地域特点,建设富民产业,就成为开辟致富道路的科学良方。冯集村新栽苹果50亩,花椒20亩,中药材180亩。全村共栽植苹果600亩,花椒200亩,中药材200亩。全村80%以上农户已栽植了苹果、花椒,户均6.5亩以上。同时,在农闲时期,引导和介绍18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非农收入。
发挥优势,积极争取项目
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冯集村积极争取项目。争取通村水泥硬化路配套排水渠1.5公里,项目计划资金15万元;落实村级文化广场建设用地600多平方米;天孙公路旁至村委会办公室水泥硬化路1500米,这三项工作预计今年7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的建成为冯集村如期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家庭
自从入驻冯集以来,积极化解家庭集邻里矛盾15件,为构建和谐家庭和和谐村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例如,2017年1月7日,正值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考核验收的关键时期,得知村民郝喜善的妻子因常年患有腰锥间盘突出,没有钱看病闹矛盾时,她和大家一起一路小跑来到郝喜善家中,眼看着夫妻两个相互厮打纠缠在一起,胥彩萍当即和工作队员先把夫妻俩隔开,苦口婆心,好言相劝,嗓子都说哑了,并告知了秦州区工商联的胡起瑞主席,领导及时联系了联里的会员企业所属的私立医院,答应免费看病,夫妻俩感动得热泪盈眶。
克服困难,搞好精准扶贫及本职工作
驻村之初,正直丈夫因病住院和孩子在乡里上高中需要接送的双重家务重担叠加在她一个身上的关键时期,她一方面要去医院定时照顾生病的老公;一方面早出晚归,要去乡下接送上学的孩子;同时还要带领工作组全体成员去冯集村了解村情民情,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三个方面的重担即使落在身强力壮的男子汉身上,一时也吃不消,她硬是克服了自身困难,坚持在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