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关注“李广杯”射箭赛】畅游秦州(组图)
(2015-9-7 17:32:38)  来源:秦州区外宣办  打印本页

(天水在线无人机航拍天水湖)

  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称;

  这里文化深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这里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美,是中国最佳宜居城市;

  一街、两山、水韵、古树,勾勒出一幅秀美的画卷;

  这里有驰名陇上的朝拜圣地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

  这里各种名木古树,遍布全城,藉河风情线,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交相辉映,

  这里将成为陇东南最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集散地。

  这里就是--天水秦州。

  “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伏羲庙

  伏羲庙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水市区西关伏羲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被誉为“华夏第一庙”,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寻根祭祖、旅游观光。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民间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公历七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举办规模盛大的公祭活动,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已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公祭仪式已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乘车路线:乘1、18、21、22路车。

  开放时间:8:00-18:00

  票价:40.00元。

(南郭寺春秋古柏)

  “陇上古刹”--南郭寺

  南郭寺,国家4A级旅游景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因地处城郭之南而得名,其寺前临藉水,背负幽林,是市郊最古老的一座梵宫古祠。诗圣杜甫行寓留吟:“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南郭寺以古建筑、碑碣遗存、楹联匾额、雕塑、古树名木、北流泉、隋塔遗址、杜少陵祠、邓宝珊将军纪念馆而著称。主体建筑依左中右三院横列于山坳台地之上,一字排开。门前有两株千余年以上树干直径在两米左右的古国槐,恰似两位将军拱卫在寺门前,成为本寺风景线上最大标志。正中有三间垂花牌坊式山门,门楣上高悬着赵朴初榜书“南郭寺”三字,院内左右各有一间小型牌坊门,为东西禅院。殿内正面有大肚佛弥勒,左右列四大天王,后有护法韦驮,穿堂而过,副阶横列四檐柱,横额园枋粗壮硕大,有元代遗风,其上斗拱密布雕梁画栋,庄典不俗。中院的“南山古柏”,树龄约2500年;东院之清泉,千秋不竭,享有“灵湫”之誉;西院隋塔民国时倾倒,塔基地宫尚存。 “二妙轩碑”为南郭寺“四绝”之一。碑体长35.6米,高4.36米。清顺治年间,由宋琬主持,集王羲之等晋人书法,镌刻杜甫秦州诗为碑,字妙诗好,故称“二妙”。“二妙轩碑”摹刻精到,自然连贯,气息纯正,美轮美奂,为国内王羲之书法刻石精品。

  乘车路线:乘26、9路车。

  开放时间:8:00-18:00,假日期间延长至6:30-19:00。

  票价:30.00元。

  “陇东南第一名观”-- 玉泉观

  玉泉观,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水市城北,因有元代“玉泉”而得名。始建于唐代,经元、明、清三十余次扩建重修,形成拥有九十余座建筑的庞大道教建筑群落,被誉为“陇东南第一名观”,曲径幽道萦回、亭台殿阁迤逦,是观光问道的理想旅游胜地。

  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草书四帖,上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观者无不为之而赞叹。每年旧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热闹非凡,组成一幅喜气洋洋的风情民图。

  乘车路线:乘24、26、7路车。

  开放时间:8:00-18:00

  票价:30.00元。

(南宅子杨家楼院)

  “秦州古民居”--胡氏民居

  胡氏民居是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组布局严谨、用料精良,雕梁画栋,曲徊幽静的明代庭院建筑群,是西北地区极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馆。胡氏民居又名南北宅子,是由南宅子和北宅子组成,这两座宅院是甘肃省唯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院落。

  南宅子,位于天水市民主西路,属胡氏民居古建筑群体的南半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明代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的居所。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整体建筑以甬道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是一组布局严谨,保护完整的明代庭院建筑。近年来,天水市民俗博物馆以南宅子古建筑群为依托,从民间大量征集明清时期的古家具、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物品和民俗文物3000余件,在厚重的南宅子主体建筑中,展现了古秦州官宦人家的礼仪、婚嫁、祝寿、读书、拜佛、祭祀、饮食、工作等传统文化场景,将成为西北地区极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馆。

  北宅子与南宅子临街相望,是胡氏民居古建筑的北半部分,为明代太常寺少卿胡忻的私宅。整个宅院由六个大小不等的三合、四合院组成,北宅子最为专家激赏的就是中院庭楼:它面阔五间,楼阁分上下两层,重檐硬山屋顶。下层六列六柱,檩与柱的勾搭做法远较南宅子为复杂,檐柱石与檐柱之间的乳袱呈弯月形,古建中称之为“月梁”,属于官式建筑中极为考究的构建作法。上层檐柱间镶嵌有雕花栏杆,每间各有栏板及绦环板五面,每片以减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组团花图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莲等不同样式。其中还有一面在圆形开光调出一人物形象。整体雕刻精工而不显繁缛,原彩绘呈数百年风雨侵蚀,其色泽依稀可见。有人评价这座庭楼比起闻名遐迩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毫不逊色,“而细节雕饰之华美精细,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胡氏民居是明清时期天水民居古建的典型代表和标志性建筑,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明清古建的重要实例,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和旅游潜力。

  乘车路线:乘1、2、3、4、22路车。

  开放时间:8:00-18:00

  票价:免费。

(天水在线航拍“汉代飞将拜谒处”——李广墓)

  “汉代飞将拜谒处”--李广墓

  李广墓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城南石马坪,是一座纪念西汉名将李广的衣冠冢。李广,生于成纪(今天水秦州),精骑善射,一生经历了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先后任八郡太守。在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为西汉王朝立下了卓著战功。作为一代历史名将,深为国内外人士所敬慕,历代文人墨客流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赞美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家乡人民为了缅怀他,在石马坪筑起了他的衣冠冢。李广墓占地20余亩,环境幽雅,庄严肃穆,现存有汉代石马,清代祭亭,墓碑,蒋中正亲笔题的“汉将军李广墓”等遗迹。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航拍李广墓(图) “花牛苹果”红了(图) 天水在线航拍甘谷古坡草原 秦安蜜桃熟了(组图) 2015环湖赛第十一赛段 2015环湖赛第十赛段 清水县第五届轩辕文化节(图) 天水在线航拍凤山风景区(图) 2015(乙未)年伏羲大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