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秦州区通过找门路、搜信息、抓培训、建基地、促输转、强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巩固老基地,开辟新领域,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截止8月底,全区共输转劳动力10.7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近13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该区在劳务培训输转工作中,采取培训、输转、服务的工作模式,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和劳务政策宣传,提升劳务输出效益,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推动了秦州区经济建设和谐稳定发展。一是加强有组织输转工作。该区把培育壮大劳务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解决就近务工的同时,该区还依托驻外劳务站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在广东、江苏、内蒙等地建立劳务基地140个,切实提高了劳务输转质量和组织输转率,为劳务输出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并充分发挥劳务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新模式来抓,使劳务产业呈现输出人数和劳务收入逐年递增的良好局面。近五年共输转城乡劳动力54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33万人次,有组织输转率达60%。创劳务收入达56.4亿元,人均年务工收入1万元。二是抓好劳务培训工作。该区在加强各乡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在该区务工人员集中的务工地域开展异地培训,让群众一边务工,一边参加培训,提高务工技能。近五年累计技能培训农民工36500人,其中劳务品牌(保安、餐饮、建筑)培训1050人,先后在广东东莞、内蒙等地对890名秦州籍务工人员开展了异地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2%,取得职业技能合格证(初级工)共4650人。仅去年,该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1万人。此举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工务工的技能和就业的竞争力,实现了城乡富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三是成功注册国家级劳务品牌。目前,已成功注册了“齐寿建筑工、秦州藉河技工、秦州曹刘保安、牡丹家政服务大姐”四项国家级劳务品牌,不仅使劳务输出人员增强了竞争力,实现了稳定就业,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还提升了全区农民工就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收入,在省内外获得了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誉。(秦州区人社局 吕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