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闲不住”的热心人

在秦州区东关街道尚义巷社区,76岁的刘庆文可谓是个闲不住的“热心人”。
作为一名受党培养和教育多年的老同志,这位市关工委成员,曾经获得过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的老人退休后,无时无刻都想着继续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发挥余热。多年来,他一直默默活跃在社区,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活动,不但义务为社区举办的青少年健康知识讲课20余次,监督走访网吧30余家,帮扶5名留守儿童,还自费编写了孝敬父母爱心读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年复一年重复着帮助别人的事……
孩子们的热心爷爷
“人活在世上,应该多做善事,‘百善孝为先’,当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父母、长辈都不尊敬、不孝顺,又怎么会爱他人、爱国家,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呢?”
刘庆文退休后被天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普法帮教委员,并先后连任两届,期间他通过观察思考,将重点落在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他认为:健康面前有四种人,一是聪明人,投资健康,使健康增值;二是明白人,重视健康,使健康保值;三是普通人,淡视健康,使健康贬值;四是糊涂人,不顾健康,使健康亏本。因此人人都应该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作为保健的座右铭,从小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为此,他把收集到的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连同身边的好人好事,编写成以孝敬父母为关心教育下一代最佳切入点的系统宣讲教材。从每个家庭都需要的孝亲敬老问题入手,并不厌其烦地向青少年讲故事、说道理,警示青少年戒烟限酒,引导孝顺父母的家庭美德传承和发扬。
除了向青少年宣讲健康知识,他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对贫困孩子的帮扶上。伊民巷小学学生方帅帅,父亲患重大疾病,母亲仅靠看大门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这名品学兼优的孩子被迫经常收集饮料瓶等杂物换钱添补家用。得知方帅帅的情况,刘庆文便把他纳入自己的关爱计划。在与孩子接触交谈中,了解到孩子眼下最大的愿望就是升初中想上逸夫实验中学,这样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但由于自己不在该校招生片区很难如愿的情况后,他答应一定积极想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为了鼓励方帅帅奋发成才,今年七月,刘庆文多次与教育部门联系,向逸夫中学说明情况,十多趟下来最终圆了孩子的这个梦想。今后,他还打算继续关注方帅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长期帮扶这个好苗子。
除此之外,他还多方面想办法先后帮扶五名留守困难儿童,为这些孩子及家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常说:“帮助大人,就是帮助孩子。”由于长期以来关注并帮扶未成年人,刘庆文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好评。如今,辖区里的孩子们只要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喊他一声刘爷……
“闲不住”的网吧义务监督员。
两年前,刘庆文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网吧义务监督员。
当记者问及他接受省文化厅的聘请时是如何想的时,他说,自己近年来在帮扶未成年人的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不利于身心健康,更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能从积极正面的方向引导,孩子们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自己多年教育孩子的经验上他深刻体会到,管与不管有着极大的区别,思前想后,他决定做一名网吧义务监督员。从接受聘书开始,刘庆文把网吧义务监督工作当做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但凡周末、节假日,他都要去网吧检查有没有未成年人进入,每当夜幕降临,再看看是否有未成年人在网吧徘徊。一开始很多网吧业主不理解,认为他来找麻烦,影响了自己的经营,对他态度冷淡,甚至还有对立情绪。但经过他一次次地做工作,最终得到了网吧业主的配合。随后他还多次深入市区十多家网吧开展调研,从是否有未成年人上网,网吧上座率、网吧经营情况,业主意见和建议四个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并撰写调研报告,建议有关部门成立网吧行业管理协会,制定网吧行业公约,促进行业自律,实行监督检查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
如今在尚义巷社区,和他一起参加网吧义务监督的“五老同志”被社区居民誉为“闲不住”的老人。他也常告诫自己“能做一点是一点,能教育一个是一个,能坚持下去就会有意义。”
“我监督网吧,因为经常跑跑,既让我锻炼了身体,又监督了网吧,还能为社会做好事,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实事,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做网吧义务监督员,刘庆文可谓乐此不疲。
“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的典型
尚义巷社区自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创办了有爱心有特色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26名有特长的志愿者组成了助老爱老、城市保洁、社区巡逻、爱心助残等10支志愿者服务队。而在这些社区志愿者中,提起刘庆文大家都会赞不绝口。
采访中,社区一位老伯竖起大拇指说:“刘老不但是省级劳模,还是一位‘神医’啊!我几十年的老毛病,愣是被他的中药马甲给穿好了。”老伯告诉记者,那是前年冬天,他的气管炎又加重了,咳得起不了床,刘庆文知道后,到家里来给他讲解了气管炎病人的注意事项,还用自己的钱抓来了十几幅中药,说是专门治疗气管炎的。当时他有点不相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服完了中药,没想到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痰量也有所减少。后来,刘庆文又拿来一个马甲让他穿上,这可不是普通的马甲,而是里面装了中药的马甲。并让他除夏天之外一直穿在身上,每隔一段时间换药一次,保管有益无害。就这样两年过去了,自己每到季节交替时都会发作的老毛病居然慢慢有了好转。
如今,刘庆文周围的朋友、社区居民,已有30多人穿他研制的中药马甲治疗气管炎,症状均有所缓解。同时,他还利用闲暇之余,收集编著了《人怎样才能健康长寿》一书,免费为有需要的老人发放。
尚义巷社区主任兼志愿者服务站站长郭雅晴感慨地说:“刘庆文、王桂英、李秦勇等都是我们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他们以一己之力演绎着爱的接力,把帮助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