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外宣办 刘可)6月23日晚八时,关中——天水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秦州专场活动迎来了压轴大戏——“夜秧歌”,来自娘娘坝镇的夜秧歌表演队为广大市民带来了大摆队、五点红、李三姐研磨、扬州万灯等八个节目,为时近两个小时的演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秦州专场活动推向了高潮。

黑社火即晚上演出的社火。秦州黑社火,除了传承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演艺方式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城乡居民都对黑社火有着非常浓厚的性趣,无论是年景丰欠,无论是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秦州黑社火从没有衰败,而且承传永续。在天水,城乡居民都是十分关注一年一度的社火活动,由远古走来的耍社火祭祀社神的活动,竟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活动。农村有自发选出的社火头和会长,有自觉的专门筹划人,一届接着一届,从不间断。每年春节期间的黑社火表演活动,社火头和会长便即早进行筹划,集资募捐,置办服装,添置道具。

在秦州民间,黑社火的演出活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切都是照着既定程式进行。演出时间一般是在正月初四日至正月十五日,也有从正月初一就开始演出的。先在本村演出一两场,然后去邻村演出。邻村人要非常热情地接待上门来演出的“黑社火”队,事先要准备好烟酒,预备好丰盛的食品佳肴,维持好秩序,一切应酬都是按照历史习惯进行,以礼迎送,恭敬热情,像接待宾客一样接待外村庄的黑社火队。

秦州黑社火流传广泛,全区各乡镇都有传承,特别是比较大一些的村庄,民间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黑社火规模不小,坚持演艺,历久不衰,甚至自成演出团体。
流传下来的黑社火曲子很多,约有百十首,它是地域文化的结晶,曲调风格颇有地域文化的特色,是历代民间艺人创作的辛劳成果,是秦州人民的一批珍贵财富。这些曲子词章优美,寓意深刻,艺术表现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