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向新而行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清水县“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厂房林立的集中区里机器轰鸣,清洁能源基地的风机迎风转动,生产线旁的工人干劲十足,标准化厂房内新项目加速落地……“十四五”收官之际,清水大地上的工业图景朝气蓬勃、热气腾腾。五年来,清水县锚定“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以“强工业”行动为引擎,破解发展短板、聚力平台建设、厚植产业根基,从“农业县”到“工业崛起”,从分散布局到集群发展,工业经济实现破局起势、质效齐升,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园区筑基:搭建集群发展“强载体”
工业崛起,平台为基。“十四五”期间,清水县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集聚的核心战场,整合资源、集中发力,投资3.6亿元启动清水工业集中区建设,历经数年攻坚,构建起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特色轻工、中医药为主的红堡工业园,以清洁能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为主的黄门工业园,以新型建材为主的东关工业园,形成“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
园区内水电路网、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9亩工业标准地、2.35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园标准化厂房相继建成,承载能力持续跃升。2024年底,清水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开发区,成为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数据见证实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平均增速达130%,累计吸引98户企业入园发展,2025年前三季度园区生产总值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2.4%,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招商强链: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
招商引资是工业突破的“关键一招”。清水县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紧盯8条重点产业链,精准绘制“一图谱三清单”,全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五年来,全县引进各类项目74个,其中工业项目28个,总投资168.3亿元,累计到位省外资金122.4亿元,年均增长55%。中核集团、三峡新能源、山东华贸、众兴菌业等18户“500强”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落户,为工业发展注入“硬核力量”。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约电网侧储能电站、电焰灶生产等工业项目13个,总签约额49.97亿元,到位资金20.28亿元、同比增长20.4%。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稳步提升至52.8%,现代化产业体系雏形初显。

育企壮体:夯实量质齐升“硬支撑”
企业是工业经济的“细胞”,清水县大力开展“三高”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储备库,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双向发力。
近三年,全县累计培育工业企业41户,总数达225户;培育规上工业企业7户,总数增至19户。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1户、“专精特新”企业3户,创新活力持续迸发。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2%,居全省第4位、全市第1位;工业增加值达4.13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从“十三五”末的2.46%提升至7.12%,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15.9%,同时为全县提供37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优商赋能:厚植安心发展“好生态”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清水县锚定“全市领先、全省靠前”目标,在全市率先开展“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解难题”活动,创新“三评议”机制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入选全国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
健全包抓联、“六必访”“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成立招商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用地审批、证照办理、要素保障“一站式”服务。近三年,协调落实涉企贷款12.87亿元,解决企业生产、融资、销售等难题362个,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位列第30位,跻身全省第一梯队,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十四五”期间,清水工业实现了从“补短板”到“强动能”的跨越,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的转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清水县将锚定“百亿县”目标,聚焦“陇东南新能源能储一体化产业基地、西部最大复合陶瓷耐材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持续加力“强工业”行动,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优结构、更可持续方向迈进,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清水实践新局面筑牢工业根基,在赶超跨越的新征程上续写崭新篇章!(清水融媒李榕)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