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压舱石”,更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清水县立足“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锲而不舍建园区聚集群,不遗余力拓增量提质量,聚力构建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特色轻工、中医药、清洁能源、新型建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为主的“六大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效双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家门口的“硅”机遇:就业饭碗端得稳
时下,踏入清水县复合陶瓷耐材循环项目的生产车间,一股热火朝天的繁忙气息扑面而来。机器的轰鸣声与设备的运转声交织,奏响激昂的生产进行曲。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在生产线间来回穿梭,他们专注地监控各类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地搬运原料、查看仪表,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专业与干劲。火红的窑炉持续稳定运转,映照出项目蓬勃发展的旺盛态势。
“从去年3月份起,我就在这儿上班了。这儿离家近,回家方便,每个月收入有6000多元,收入稳定,我特别满意这份工作,希望能一直干下去。”杨建文的话道出了清水县许多务工者的心声。随着总投资24.7亿元的复合陶瓷耐材项目落地投产,这个曾经工业基础薄弱的小县城,待建成4条生产线,1200余名工人可率先实现家门口就业。
复合陶瓷耐材综合循环利用项目人事部部长张敏勤介绍说:“项目全面建成后,年产碳化硅及其制成品30万吨,年销售额约50亿元,是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复合陶瓷耐材一体化产业基地。”
目前,2号冶炼车间、混料车间以及深加工车间内,120余名工人已全部到岗投入生产,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周边村庄的务工人员。根据规划,待4条生产线全面投产,该项目将创造12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劳动力搭建起广阔的就业平台,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还将带动餐饮、运输等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形成良性产业生态。
华贸(甘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复合陶瓷耐材一体化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总投资24.7亿元,是清水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2023年省列重大建设项目。项目规划建设碳化硅冶炼、深加工、石墨化生产线12条,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复合陶瓷耐材一体化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园,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钢铁等行业。该项目承载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它的建成,将进一步优化清水县产业结构,全方位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厨房里的“黑科技”:民生品质提得高
在清水县的红堡工业园区,有一座现代化的火焰灶生产加工车间,这里正见证着烹饪器具制造行业的新变革与新发展。
走进甘肃驭龙电子火焰灶生产车间,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映入眼帘。机器有序运转,进行着复杂的组装工序。在电焰灶生产区域,技术人员专注地监控着每一个生产环节。电焰灶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将电能转化为稳定的火焰,实现了“电生明火”的创新突破。与传统燃气灶相比,它不仅解决了燃气泄漏等安全隐患,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
“电焰灶生产线建设项目位于清水县红堡工业园区,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为国内首套电焰灶专业生产线。项目总面积6430平方米,新建电焰灶自动流水生产线3条,于2025年6月正式投产运营,项目设计年产电焰灶30万台,年产值5亿元以上,年利税4000万元以上,直接和间接带动县城及周边300名群众稳定就业。”甘肃驭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欢说。
这种“硬核”材料之所以受青睐,缘于从原材料的筛选,到零部件的加工,再到成品的组装,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多道检测工序。例如,在外壳材质检测中,选用的高强度耐高温材料要经过抗压、抗热冲击等多项测试,确保在日常使用中不会出现变形、破裂等问题。在火焰稳定性测试环节,模拟各种烹饪场景,对火焰的大小、均匀度以及抗干扰能力进行反复测试,保证火焰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稳定燃烧,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烹饪需求。
同时,驭龙电子火焰灶生产车间为当地群众提供多个就业岗位,扩宽就业渠道。在火焰灶生产车间工作的王昊满意地说:“我现在在园区里上班离家很近,也很方便,不用再外出打工,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我感觉现在的生活很美好。”
目前,车间生产的火焰灶在国内市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对厨房安全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高品质烹饪体验的追求,电焰灶生产加工车间正不断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烹饪解决方案,在烹饪器具制造领域书写新的篇章。

产业链的“强引擎”:县域发展活起来
产业壮大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民生投入的增加。从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到厨房里的烟火气,从就业岗位的增加到公共服务的升级,清水县正以“工业齿轮”带动“民生齿轮”同步转动。
清水县坚持把“强工业、兴产业、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成立了清水县“强工业”行动工作专班领导小组,下设稳增长、科技创新、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金融保障5个工作专班,并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全县2553名县级机关干部包抓联络企业2800户,向规上工业企业派驻联络员15人,压紧靠实各方包抓联络责任,为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清水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特色轻工、中医药、清洁能源、新型建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为主的“六大工业产业”体系,县域工业经济呈现出破局起势,赶超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粒碳化硅,连接起工业生产与百姓生活;一灶旺炉火,映照出县域发展与民生改善。在培育工业经济的浪潮中,县域正以特色产业为桥,让工业强县与民生幸福同频共振,书写出“产业兴、百姓富、县域强”的新篇章。(清水融媒记者马尧刘嘉)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