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清水县聚焦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创新推行“人工网格走访+智慧小程序响应”双轨模式,以“脚步丈量民情”结合“指尖便捷办事”,实现治理效能与居民满意度双提升,一曲多方参与、城乡呼应的基层治理交响正激昂奏响。

在鼎丰国际小区,小区住户刘万苍看着来帮忙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今天志愿者又到我们小区帮忙打扫卫生,小区物业自去年换成红色物业以后,就经常有志愿者来小区为大家服务,挺好的,生活在这个小区很幸福。”
这一幕背后,是清水县推进“红色物业”取得实效的生动写照。通过建立居委会党组织与物业党组织联动机制,永和社区在管辖的11个小区组建了小区党支部11个、红色物业2个,这些党组织成为解决社区治理“最后一米”难题的关键力量。

“我们通过打造小区党支部和红色物业,让小区党员参与到小区治理中,让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将党建引领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清水县永和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小成介绍。
“之前小区外墙皮大面积脱落,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宏福嘉园小区业主代表王晓萍告诉记者。发现问题后,社区主动行动,与小区业委会、物业积极协商,督促解决,于今年6月份完成修复。

“针对小区各类问题,我们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坐班轮流进行收集,然后由居民代表、业委会、共建单位、志愿服务队等联合协商、共同解决。今年我们解决邻里矛盾纠纷和各类居民反映问题80多件。”清水县永和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小成说。
清水县着眼党群服务下沉,将“走近群众”变为“走进群众”,构建“居民点单—党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长效机制。在鼎丰国际小区、水畔新城小区等试点,党组织贯通“党建环、治理环、服务环”的协同工作机制,打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为弥补人工走访“响应慢、记录杂”的不足,社区同步上线“智汇永清”小程序。在东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东关社区干部汪雪正在对“智汇永清”小程序上“民诉求”板块的留言进行一一回复。这款由社区自主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已成为清水县社区智慧治理的神经中枢。程序设置社区党建、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网格管理等八大板块,整合了城市党建、志愿服务、民政社保等服务功能。

“我们小区充电桩比较少,充电很不方便,过去经常没有位置,在‘智汇永清’上反映后,一个月左右小区的充电桩就加装完成了,真是太贴心了!”家住毓秀嘉园小区的杜红艳,看着刚装好的小区充电桩脸上满是笑容。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清水县东关社区推进网格化治理、提升民生服务效能的生动缩影。
“除了日常工作,我每天都会在后台对居民的诉求进行解答和回应”,清水县东关社区干部汪雪说,今年以来,东关社区共接单600余次,回复各类政策咨询、社保医保服务等2000余件,水电移交、停车位划分、天然气进户等复杂类事项32件。

该平台实现了网格化治理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网格员利用小程序采集基础数据,上报实地走访事件,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后台分流交办,全程跟踪办理情况,复杂事件则由社区党委联系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处理。小程序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让社区通过办好“微实事”,服务“大民生”。目前,该程序已推广覆盖永清镇所有社区。
网格化治理不是简单地“划格子”,而是要让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下一步,清水县将继续优化网格服务模式,推动网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时鼓励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参与网格治理,形成“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让“小网格”撑起社区治理“大民生”。(清水融媒记者刘嘉王琳)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