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清水县聚焦重点特殊群体就业,以政策为抓手,鼓励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农村低收入人口等群体就业。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对县内生产经营稳定且带动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发展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并积极落实奖补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吸纳积极性,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
走进清水县轩蔓服装就业帮扶车间,一排排缝纫机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宛如一首激昂的生产交响曲响彻整个车间,10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各负其责,裁剪、缝制、整饰……车间里呈现出一派紧张有序的工作景象。
轩蔓服饰作为2021年东西协作天津市河北区援建项目,是一家集工程服、棉服、职业装等服装设计、生产销售、棉服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手工加工型民营企业。如今,该车间已引进先进生产设备120台套,工人数量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至200多人,日产成衣300多件,年销售额达到3400余万元。

“我在这里干了快3年了,在这里上班的时候还能照看孩子,同时也能挣点钱。我每个月能挣2000到3000元。在这里很多人和我一样,既能照顾孩子,也能有份工作。车间订单特别多,每个月能按时发放工资,干得很充实。”清水县轩蔓服装就业帮扶车间工人陈彩玲说。
在清水县,像陈彩玲一样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年轻人有很多。家门口的工作岗位,不仅让他们拥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也能给家里增加一份收入。如今,服装厂就业帮扶车间正推动劳务协作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形成了“小车间带动大就业、小产业激活大振兴”的良好局面。

“通过4年的努力,我们公司实现了从扶贫车间到乡村工厂再到外贸出口企业的蜕变。目前公司就业的人员是进城务工人员和在家的陪读家长。公司主要生产棉服、羽绒服,年产量20余万件,主要出口俄罗斯。下一步,我们将吸纳更多的人就业,为清水县高质量发展尽一份力量。”清水县轩蔓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单松茂说。
与此同时,佳纺服装企业同样发展得红红火火。走进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着缝纫、裁剪、包装。车间主要生产工装、校服和家纺产品,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优化生产流程,产能稳步提升,已成为清水县解决就业的又一重要力量。

据了解,该企业通过参加各类展会和线上平台推广,订单不断增加,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下一步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更多先进设备,预计还能再吸纳100多人就业。
“清水佳纺2024年被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全年生产的校服发往上海、西宁等地。每天生产的成品100—150件,年产量3-4万件,年收入约100万元。目前工厂有35人,其中有13人是脱贫户。务工人员年收入在2万元—4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车间规模,带动周边更多务工人员就业。”清水佳纺有限公司经理张正宅说。

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就业”,清水县通过小车间撬动大民生。截至目前,全县已设立就业帮扶车间19个,其中6家转型升级成乡村就业工厂,帮助清水县55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343人。这些散布在乡村的帮扶车间,不仅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清水县将继续深化与天津市河北区的协作,进一步加大对帮扶车间的支持力度,推动就业帮扶车间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高效化利用,积极扶持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车间延伸到乡村,在群众家门口建设就业帮扶车间,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群众在东西部协作的成果中受益,让就业的道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清水融媒记者王利萍实习记者刘桐)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