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甘携手 情满清水
记天津市河北区援派清水县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鞠晨

东西部协作的号角又一次在津沽大地响起,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医务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服务艰苦边远地区群众的使命感涌上心头,怀揣着医者的职业坚守与责任担当,我主动报名加入了河北区援甘医疗队。按照组织安排,我被分配到清水县人民医院功能科,负责超声检测工作。
履新伊始,适逢清水县人民医院组织心血管筛查项目,初来乍到的我,还没来得及适应新环境,甚至还顾不上看看这座山清水秀的县城,就一头扎进了紧张的工作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日超声门诊工作量都超过350人次。我和同事们每天加班加点工作,虽然超出正常负荷,但只要坐在工作台旁,我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异常,因为多年的从医经验告诉我,每一个检查结果都关乎着一位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
工作过程中,我注重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援帮扶作用,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当地的各位同行,遇到典型病例,我会及时记录下患者的基本信息,下班以后把感兴趣的当地同事都邀请过来,详细讲解疾病的特征、诊断要点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案。大家围在仪器旁,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那种专注和热情,让我深受触动。经过无数个忙碌的日夜,我们终于圆满完成了筛查任务,同事们眼中自豪的光芒,折射出大家经受辛苦锻炼后,业务能力的得到提升的满足,也为清水县人民群众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筑起了紧固防线。

培养一支技术过硬、专业素养高的医疗队伍,是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的关键。完成筛查项目后,鞠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超声科的日常诊疗以及对心电中心医生的诊断指导上。在功能检查科,只要有实际病例,她都会抓住时机组织全科医生召开讲解分析会,首先请当班医生分享诊断思路,鞠晨再从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到治疗方案,进行深入剖析。遇到复杂病例,同志们经常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忘记下班的时间,津甘医务工作者沉浸在对医学知识的探索中互学互鉴共同进步。
在清水县援派期间,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2024年中秋节,我正和援甘医疗队的同志们一起在宿舍准备晚餐,忽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电话中传来值班医生急促的声音:“一位70多岁的急病人,在进行心电中心会诊时发现异常,但是难以准确判断病症,情况紧急,请求视频连线,远程指导。”鞠晨立刻挂断电话,通过微信视频复观察分析诊断报告。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她准确判断出患者心电图呈现心电轴左偏、房性早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部分ST-T改变,结合超声心动检查,最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在她的精准判断下,急诊科迅速制定治疗方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鞠晨放下手机,望向窗外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远方的家人。但想到自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挽救了一条生命,心中又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2024年12月18日,农历冬月十八,寒风凛冽,小雪纷飞。清水县方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健身广场却热闹非凡,一场由清水县政府牵头,多家综合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参与的义诊活动正在火热进行。鞠晨和县人民医院的同事们带着检测设备和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加入义诊队伍,她耐心为每一位村民测量血糖和血压,仔细记录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给出个性化的饮食和作息建议。对于围拢在检测台前的村民们提出的慢性疾病长期管理、儿童成长营养需求等各种健康问题,她都用既专业又简单明了的语言一一解答。看着村民们带着疑惑而来,带着满意的答案离去,她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满满的成就感。这次义诊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医疗服务,更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鞠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我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医院的病房和诊室,更要走进基层,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健康和关怀。
回顾在甘肃省清水县的这段日子,从初到清水时的艰苦奋斗,到日常工作中的倾囊相授;从紧急时刻的远程会诊,到暖心的乡村义诊,每一个瞬间都历历在目。在这里,鞠晨看到了当地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同事们的成长与进步,收获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感激,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段援甘经历,也将激励着她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继续探索,为东西部协作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的力量。我们共同祝愿清水的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福泽这片土地上的民众,与健康同行,与幸福相伴。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