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清水县,一幅村美人和的画卷正悄然铺展:曾经被杂草和垃圾占据的空地,如今变成了规整的临时停车场;晒粮食难的烦恼,因公共晾晒场的开辟成为历史;儿童的欢笑在爱心托管班回荡;幸福食堂的饭菜香让独居老人食有所安。点滴改变之间,清水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悄然兑现着为民服务的承诺。
在永清镇西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暑期托管班的热闹声响从清晨持续到午后。教室里,低年级孩子围坐课桌,志愿者手持绘本讲起故事;高年级学生伏案写作业,遇难题便举手,大学生志愿者俯身轻声讲解。课间,孩子们围在画板前画西瓜,红瓤黑籽的图案铺满桌面;课后操场更成了欢乐海洋,“丢手绢”的歌声里,孩子们追跑嬉笑,托管时光热闹又暖心。

“把孩子放在托管班我们十分放心。”永清镇西关社区双职工家庭雍红梅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面对暑期“看护难”这道民生考题,清水县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纷纷变身“暖心课堂”。西关社区党委书记杨惠梅介绍,7月10日托管班正式开班,20余名学生在这里接受学业辅导、兴趣拓展、安全教育等全方位的关爱。孩子喜欢,家长安心,西关社区党委书记杨惠梅欣喜地表示:“让孩子们在社区健康成长,是我们践行‘为民办实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
同样的欢笑充斥在远门镇单魏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宽敞的活动室被改造成暑期爱心托管班场地。孩子们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阅读。午休时,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放声高歌,听村党支部书记讲述远门镇的“红色故事”。

远门镇单魏村农户康小霞家中果园正逢农忙时节,爱心托管班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以前一边干活一边惦记孩子,现在村里办托管班,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教画画、带跳舞,孩子有去处、有长进,我们也能安心干活,上下学还有专人负责,安全方面很放心。”
清水县的暖心服务,既藏在孩子们的笑声里,也融进了老年群体的日常中。位于金集镇连珠村的“金晖童乐堂”坐落在绿树环绕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依托这一集儿童关爱、文明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阵地,乡镇不仅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也开办老年食堂,为老人们送上贴心暖意——从呵护“朝阳”到关爱“夕阳”,民生关怀的触角正覆盖到每个年龄段,让乡镇的烟火气里满是踏实的幸福。

走进童乐堂,桌子上堆着积木和魔方,孩子们正在玩耍。暑期托管班的课堂上,志愿者正给十几个孩子辅导作业。小学生王雷琼说:“在这里写作业有人教,还能学画画、跳舞蹈,比在家有意思多啦!”一边的“幸福食堂”飘着饭菜香,不锈钢餐盘整齐地摆在消毒柜里,午饭时间一到,老人们排着队领餐,饭后,工作人员麻利地摆上餐后水果,独居老人夏和平端着热乎饭菜坐在靠窗的位置,和老伙计们边吃边聊:“一顿饭几块钱,荤素搭配吃得香,再也不用自己开火了。”

“花小钱吃热乎饭,外地的子女也不操心了。”土门镇丰盛村王俊德老人也对村办的“孝善食堂”赞不绝口。如何守护乡村“舌尖上的夕阳”?土门镇丰盛村探索了一条新路,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娟说:“通过盘活闲置旧村委会、整合集体资金与爱心捐助,彻底解决了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
随着“四化两度”行动的推进,各乡镇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需求,在金集镇、土门镇等地试点推广老年食堂,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办多个爱心托管班,真正实现了“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四化两度”行动的深化,也让曾经的民生微痛点变身暖心底角。夏日的清水县,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铺满了耀眼的金黄。在远门镇夜明村,65岁的刘大爷挥动木耙翻晒麦粒,饱满的麦穗在水泥地上翻涌:“从前公路上晒粮像打仗,半年的收成悬在车轮边。现在村委会这水泥地又平又宽敞,晒一天抵公路上三天。”这一幕,正是清水县将公共空间转化为“安全晒场”、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缩影。

同样,曾经停车堵心、取件跑腿、晾晒不便的烦恼,在草川铺镇腰林村已成为过去时。“我们因地制宜打造了临时停车场、公共晾晒场、便民小驿站等,让群众停车不堵路、取件不跑路、晾晒有场地、孩子有人管。”草川铺镇腰林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刚介绍道。腰林村还创新“积分超市”管理模式,群众袁珂通过公益服务换来了生活用品:“做好事能积分兑换洗衣液、衣架等,既得实惠又做了好事。”
从小小停车位到爱心托管班,从一碗长者饭到便民小驿站,点滴服务涓流,最终汇成民心所向的幸福之河。中共清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温建成表示:“‘四化两度’提升行动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服务集约的‘前沿哨所’,聚焦解决‘晾晒难、照看难、停车难、取件难’等民生难题。这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改变,不断拉近了党群距离,成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的最有温度、最有力度的注脚。”(清水融媒李榕陈婧娴牛启坤马成龙)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