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清水县大力发展草畜一体化产业,坚持“以草促畜、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完善全产业链条,建设畜牧养殖产业片带,通过推进草畜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盛夏的清水大地绿意奔涌。在广袤的田野间,连片的饲草玉米正拔节生长,宽厚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宛如铺展的绿色绸缎,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特有的清甜气息。

这份蓬勃的生机,正沿着产业链脉动延伸。走进黄门镇民丰汇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饲草加工车间,收割机、打包机、压草机等机械设备整齐列阵,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的调试与保养,为秋收时节将这片“绿色海洋”转化为牛羊越冬的“草罐头”做着周密准备。不远处,黄门镇台子村嘉泰牧业园区内,一排排干净的圈舍整齐排列,草料运输车来回穿梭,膘肥体壮的牛群正悠闲地咀嚼着草料。

嘉泰牧业的负责人王国锁在牛舍旁介绍说:“我们共养殖1280头牛,其中能繁母牛430头,育肥公牛460头,青年母牛200多头。我们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种植饲草玉米1200亩,从合作社、农户收贮4000多吨,共8000多吨青贮玉米。青贮玉米营养高,干麦草对牛的肠胃好,我们青贮玉米和干麦草混合使用,对牛的生长发育更有好处,目前每天要消耗混合饲料5000多公斤。”
青贮饲草玉米具有“周期短、成熟快、种植密、产量高”的优点,作为饲草料,青贮玉米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牲畜优良饲草料的来源,深受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欢迎。
清水县围绕“东南牛羊、西北生猪、中部蛋鸡、全域草蜂”的产业布局,着力编织紧密的种养网络,今年在秦亭镇站沟村、远门镇铁炉村、贾川乡董湾村、丰望乡付崖村、草川铺镇火石村、陇东镇田湾村、黄门镇小河村等7乡镇新建标准化养殖基地(场)7个,在白驼镇罗袁村新建饲草加工基地1个。同时鼓励1000户以上农户种植饲用全株玉米4万亩,深入打造千亩示范点,实现18乡镇500亩示范点全覆盖。

产业升级的引擎是科技。在清水县民丰汇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试验田里,企业负责人王会忠穿行田间,仔细察看玉米长势,指尖轻抚过挺立的秸秆,评估着即将到来的收获季潜力。
“我们每年能贮存饲草玉米2万多吨,还有紫花苜蓿,小麦秸秆总共3万多吨,除清水外,还销往平凉、宁夏等地。现在正是玉米的生长期,我们种植了饲草玉米试验田450亩,引进饲草玉米先进密植模式,亩种植密度达5200株,推广全县农户密植饲草玉米10万亩,预计今年川区亩产能达到7吨,山区亩产能达到5吨。”清水县民丰汇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会忠告诉记者。

清水县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畜草研究所加强了院所合作,引进了适宜种植的科大101、大京九和文玉3号等饲用玉米品种和青贮黑白膜、RKW 2合1青贮隔氧膜等青贮专用膜并进行了推广,以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发展,提高了全株青贮玉米产量,延长了全株玉米青贮的时限,为草畜一体化产业链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清水县饲养量达到143.5万头只,其中出栏各类畜禽39.86万头只,同比增长18%。存栏103.64万头只,同比增长15%以上。
当风掠过这片日益丰茂的青纱帐,清水大地上,一条融合了土地生机、机械力量与牧场活力的产业链,正积蓄着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澎湃的动力。(清水融媒牛启坤)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