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综合治理”相关精神,清水县将整治高额彩礼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印制《抵制高额彩礼倡议书》,指导乡镇探索推行多项激励措施,推动高额彩礼整治取得实效。

松树镇:文湾村跨省姻缘书写移风易俗新篇章
近年来,松树镇文湾村以“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嫁新风”为切入点,通过典型示范、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村民刘林强与湖南姑娘贺信珍的婚事,正是该村破除彩礼攀比陋习的生动缩影。
千里提亲显诚意低彩礼促成良缘。2021年,文湾村青年刘林强在外务工时与湖南道县姑娘贺信珍相恋。因两地相距遥远,贺信珍父母起初坚决反对婚事,甚至要求女儿结束这段关系。面对阻力,刘林强与父母辗转千里赶赴湖南,向女方父母表明诚意:“我们虽不是富裕家庭,但定会把信珍当亲闺女对待。”经过坦诚沟通,贺家最终被刘家人的朴实打动“钱不重要,只要你们真心待她。”最终,两家商定象征性收取4万元彩礼,贺家却添置了价值2万余元的嫁妆。如今,这对夫妻婚后共同经营小家庭,未受彩礼债务困扰的他们,日子过得踏实红火。
村规民约立标准党员干部作表率。文湾村以刘林强婚事为典型,制定《婚嫁新风实施细则》,明确彩礼不超过5万元、婚宴不超过10桌等标准,并将条款纳入村规民约。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红白理事会监督婚丧事宜。村党支部书记刘作鹏介绍:“我们通过大喇叭、宣传栏持续宣传低彩礼家庭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2024年,该村红白理事会已劝阻1起超标彩礼行为,帮助7户家庭简办婚礼,平均节省开支3万余元。
文明新风见实效轻装减负日子甜。随着新风尚渐入人心,文湾村婚嫁成本显著下降。据统计,近两年全村11桩婚事中,7户彩礼控制在5万元以内,累计节省婚嫁支出30余万元。村民刘大姐感慨:“过去娶媳妇要借债凑十几万元彩礼,现在压力小多了,亲家之间也更看重子女人品。”
如今的文湾村,“低彩礼不减体面,简婚礼更显真情”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从“讲排场”到“重真情”,从“比彩礼”到“拼家风”,这场婚俗改革不仅减轻了村民负担,更让文明乡风浸润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陇东镇:党建引领移风易俗破解高额彩礼密码
陇东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治理高额彩礼作为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整治高额彩礼“硬十条”,构建“党建引领、制度约束、文化浸润、群众自治”的综合治理模式,有效破解高额彩礼难题,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陇东镇党委将“四百”活动作为治理高额彩礼的核心抓手,通过党委专题研究,明确驻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摸清婚俗矛盾,开展政策宣讲,发动党员带头践行低彩礼,形成“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示范效应。村党组织依托“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开展“低彩礼”“零彩”礼示范户评选,利用文化墙、“蒲公英”播报传播文明婚俗理念,推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新风倡导。妇联、团委联合组建“巾帼宣讲团”“青年志愿队”,以法律讲解、案例剖析等方式深入妇女和青年群体,引导树立“婚姻非交易”价值观,并通过集体婚礼、公益红娘服务等创新形式凝聚共识。
完善制度约束,规范婚俗行为。通过广泛研究,征求意见等措施,制定整治高额彩礼“硬十条”,以“倡导+约束”的方式,推动措施落实。明确彩礼不超过8万元、婚宴不超过20桌的指导标准,将婚事简办、拒绝攀比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群众认可的“乡土规则”;建立“红黑榜”机制,定期公示“低彩礼”“零彩礼”和高彩礼家庭,形成制度约束与动态监管相结合的刚性治理体系。结合乡村风俗,创新推出“低彩礼”“零彩礼”安排镇领导证婚,村支部书记主持仪式,给足开明父母“硬面子”,为双方父母优先落实扶持政策,村集体代缴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措施,用“面子+实惠”引导群众。
深化文化浸润,倡树文明新风。创作本地民俗文化拍摄《破碎人生》宣传短剧、《移风易俗三句半》《婚俗新风秦腔小调》等文艺作品,通过乡村大喇叭、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组织“抵制高额彩礼”微座谈,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评选,挖掘朱河村冯爱儿“低彩礼嫁女”等典型事迹通过宣讲推广、政策激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突出家风建设,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群众摒弃攀比陋习,倡导“重感情、轻物质”婚恋观。强化道德约束,引导群众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歪风邪气,规范婚庆行为。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的家庭价值取向,培育向上向善的伦理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家庭文明建设,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激发群众自治,实现共建共享。红白理事会发挥自治效能,指导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彩礼限额标准,建立红娘登记、彩礼报备等制度,结合“新风积分制”对低彩礼、零彩礼家庭给予政策激励,以“制度刚性+道德柔性”双轨治理遏制攀比之风,形成党建引领下自治、德治融合的长效机制,推动婚俗改革落地生根。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便民服务窗口,提供婚恋指导、纠纷调解等服务,创新推行“新风积分制”,将抵制高额彩礼、简办红白事等行为纳入积分管理,提倡养女也防老,形成自治机制与长效激励相融合的治理格局。

王河镇:巧用“四强”之力助推移风易俗入民心
为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近年来,王河镇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建立“一约四会”,在公众号展播典型事例等多种方式,让文明之花在乡村处处绽放。
强化党建引领,领航移风易俗“新风尚”。按照“党委主导、政府推动、村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全镇11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深化“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等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统筹“关键少数”和普通群众,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共育文明乡风。
强化村规民约,开出治理“新良方”。积极发挥村规民约“软约束”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学修订村规民约涵盖村风民俗、婚丧嫁娶等适宜本村发展的实际内容,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对移风易俗的引导作用。
强化宣传教育,移风易俗“入人心”。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抵制高额彩礼行动。一方面,通过宣传栏、广播、标语等传统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利用“大美王河”公众号展播“低彩礼”“零彩礼”家庭典型事例。公众号展播后,引发了村民们的广泛讨论和积极响应,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转变观念,自觉抵制高额彩礼。
强化示范带动,传播文明新风。发挥各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作用,率先落实婚事新办“五带头”并加强政策引导培训,明确办理流程、标准要求;成立包含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的“囍事管家”志愿服务队,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摒弃陈规陋习,在全镇营造良好的社会婚俗风气。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