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础。连日来,一幅幅春耕图在清水县的乡野铺开。各乡镇抢抓农时,提早谋划春耕生产,按下春耕备耕“加速键”,全力以赴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牢牢保障粮食安全。
春光不负,农时不误。农户们在田间地头忙着翻耕、整枝、施肥、栽种、育苗……处处是农民劳作和农机人员指导服务的身影。走进王河镇王河村食用菌生产基地,一座座大棚内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春耕备耕景象,村民们都在忙着清理菌棒,为今年食用菌基地生产打下基础。同时,王河镇也更加注重加强农资供应保障。通过与农资公司部门沟通协调,确保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为春耕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王河镇分管农业副镇长表示,“春耕是一年农业生产的开端,农户满怀希望地投入到备耕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春耕备耕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农资供应沟通协调,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期待着新的一年能够有好收成,提高群众家庭经济收入”。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黄崖村钢架塑料蔬菜大棚,一座座大棚内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春耕备耕景象。村民们正忙着进行辣椒育苗工作,耕地、起垄、施肥、播种、覆膜,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们村35座钢架塑料大棚,专门用于辣椒和万寿菊的育苗工作。钢架大棚保温效果好,可以提早育苗时间,提高幼苗成活率,为后期移栽打下良好基础。”黄崖村党支部书记白俊亮介绍道。
近年来,草川铺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今年,全镇计划种植订单辣椒3000亩。为保障育苗工作顺利进行,提前谋划,积极联系农资供应商,备足备齐种子、化肥、农膜等农资,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育苗质量。

雨水节气刚过,远门镇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对补充土壤水分、缓解春季干旱具有积极作用。远门镇积极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种植主体,抢抓有利时机,及时开展冬小麦冬油菜追肥工作,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这场雨雪下得很及时,正是追肥的时候!”在远门镇王付村韩家坪,村支部书记陈瑞红正忙着组织劳力、调运化肥,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的500亩冬小麦追施返青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远门镇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重任,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农户科学种植。

在金集镇马列湾良种小麦示范基地里,农业技术人员正在为村民讲解小麦追肥的用量、比例和次数等田间管理知识。农田里,肥料整齐放在地头,农户们在田间穿梭进行施肥,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家种了20亩冬小麦,现在长势良好,今天下雪,刚好是小麦追肥的好时节,村里也安排技术员帮助我们做好追肥工作。只要我们及时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小麦一定会有好的收成。”张牛村村民董政科自信满满地说道。

贾川乡梅江果品产业园的设施樱桃园,翠绿的枝叶扑面而来,果农穿梭在大棚内,仔细观察樱桃的生长状况,调控大棚内的温度,他们严格遵循科学的灌溉方案,确保土壤湿度恰到好处;依据樱桃生长周期精准施肥,补充氮、磷、钾等各类营养元素;采取绿色防控措施,用物理除虫、生物防治等方法守护每一片叶子、每一颗果实。
时下,梅江设施樱桃园内300棵“美早”长势喜人,预计2025年樱桃产量可达4500斤,销售收入45万元,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3万余元,可带动2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白沙镇赵沟村食用菌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邀请技术人员围绕食用菌分类、生长环境、种植环境、采摘环节、加工环节及管理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培训,重点讲解了食用菌的大棚种植、大田地摆种植、农户庭院种植方式方法以及生长温度湿度、种植关键节点把控等要求。
此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食用菌种植主体、农户种植食用菌的技能,坚定了村集体、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信心,凝聚了奋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强大合力,为白沙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春耕生产已全面拉开序幕,清水县各乡镇将继续抢抓农时,强化服务保障,全力以赴推进春耕生产,为夺取农业丰收、助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