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清水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全面推进移风易俗。通过理论政策宣讲、网格员入户、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今年以来,为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清水县各乡镇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总目标,创新宣讲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有人气”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大早,清水县白驼镇姚黄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文化广场上满是欢声笑语,村民们坐在凉亭内,听村支部书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并结合乡村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在宣讲过程中,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加入自己的观点。他们纷纷表示,这次宣讲活动让他们对时下党的理论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他们对乡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白驼镇姚黄村党支部书记李鑫告诉记者,“我们村每月结合实际坚持开展‘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要是组织党员集体学习,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大家一起读、一起讨论,对于国家方针政策,我们还会播放一些官方解读视频,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
清水县各乡镇结合各村特色,把宣讲阵地从室内搬到室外,用“土话方言”举事例、讲政策,结合群众关心的身边事,讲群众想听的道理,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用“乡音乡情”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方针深入群众心中,广泛凝聚民心共识。

在姚黄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宽敞明亮、布置舒适的新居内,村民黄贵芳正在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
“老人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入冬了,家里供暖还好吗?”乡村网格员脸上洋溢着热情的微笑,正在对黄贵芳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问候。知道老人冬天行动不便,身着网格员蓝色马甲的身影迅速行动起来,拿起工具清扫院落、整理房屋,一会儿工夫,整个空间便焕然一新。
“村里的网格员经常过来关心我们老年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还帮忙打扫卫生,心里感觉很暖和。”黄贵芳笑眯眯地说。
入冬以来,姚黄村网格员扎实做好入户巡查工作,详细登记居民供暖、生活状况等信息,重点关注老弱病残特殊人群,做好群众诉求“收集员”,及时反馈上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了冬天里别样的温暖。

类似的场景也在红堡镇西城村上演。午后,村医刘伊婷正拎着药箱逐户走访,为村民们细致地测量血压、听诊心肺、测量血糖等,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村民,她详细了解其病情和用药情况,现场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逐户走访完成后,看到不少村民从家中走出来,在宽敞的文化广场上晒太阳。刘伊婷又从药箱中拿出宣传资料,现场开起了医疗知识小课堂。
她告诉记者,“我们每天除了在卫生室诊疗一些病人外,还会定期入户进行随访、家庭签约,对老人妇女儿童进行一些健康教育,科普一些健康小知识,将贴心的医药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这样的网格真管用!”说起身边的“网格文明实践+”,清水县各乡镇村民赞不绝口,这一张张“网格”,对接了群众需求,解决了不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访贫问暖、上门送诊、政策宣讲、移风易俗、矛盾调处、关爱服务……清水县各乡镇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方法举措。利用“党建+网格”的模式,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一格多员、一员多用”的网格管理体系。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听民心、解民忧,掌握民心民情,把贴心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逐渐织成了一张纵横有序、便于管理的基层治理大网,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打通了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下一步,清水县将着力深化“党建引领+文明实践”模式,立足各乡镇实际,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持续走深向实,在坚定群众信仰信念、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呈现新局面、实现新突破。(清水融媒记者李榕王永强)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