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他永远不知道这影响会止于何处。”在清水县第三中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躬耕教坛十九载,做事严谨、一丝不苟,总是冲在班级管理第一线,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他亦师亦友,用行动感染学生、用爱浸润每一届学生,育出“累累硕果”。他就是清水三中优秀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张智强。
张智强,2005年开启教学生涯,从土门学区到土门中学,一干就是十年。2015年8月,以语文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城区招考考入清水县第三中学,继续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教师工作19年来,张智强一直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初心使命,他一直将理解和尊重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步,通过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给予他们最有效的教育,这也是他教育教学得心应手的诀窍之一。
在教学工作中,他注意后进生的转化,将后进生归纳为逆反心理型、孤僻冷漠型、自由散漫型、意志薄弱型等类型。每接手一个新班级,他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让后进生树立自信,迎头赶上。2023年的教师节,张智强收到在北京医院上班的学生发来的短信:“天涯海角有尽处,师恩绵绵无绝期。”短短几个字,道出学生的无尽感激之情,也是他教学成果的真实写照。

今年,张智强担任清水三中七年级十九班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张智强时而在黑板上书写、时而在过道和学生们大声朗读,学生们跟着张老师的教学节奏,听得十分专注与认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很重要”,他始终提醒学生们做好知识标注及课堂笔记。
说起张老师的语文课,学生们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七年级十九班学生吴雅宸说,“张老师在学习上教我的方法和学习技巧,让我觉得学习很轻松、很有趣。张老师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我的朋友,我们班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如同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七年级十九班学生王馨悦说,“我的哥哥也是张老师的学生,今年高考分数630多分,考到了大连理工大学。哥哥经常给我说一些关于张老师的事,我很高兴今年也分到了张老师的班里,希望在高老师的教育下,我可以和哥哥一样优秀,甚至超越他。”
在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张智强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班级管理上。他针对历届学生不同的学情和班情,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强化班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学生管理学生,以先进带动后进。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力争做到以爱感人,以文化人,用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去感染学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每一届学生和每一位老师。

七年级教师李淑秀说,“育人之路,道阻且长。在学校‘青蓝工程’师带徒活动中,张老师是我的导师,当我对教材的处理感到力不从心时,张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对我进行点拨。在我对班级管理感到困惑时,张老师就像一杯明前茶,对我及时引导。于我而言,张老师是我学习的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传承张老师身上的‘三中’精神,传道授业,努力做一名跟张老师一样的优秀教师。”
楼道内“趴窗户”的张老师、教室门口和学生谈心的张老师、操场上跟着学生一起做操的张老师、学校院内和班干部交流班级管理的张老师……张老师总是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关心关爱着每一位学生。

清水三中副校长夏晓东说,“张智强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不仅传授知识,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古诗词研究方面造诣很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同学们。他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型代表。”
时值第40个教师节,张智强老师翻阅着来自于毕业学生寄给他的信件,他一边翻看一边念叨,如数家珍。“这是张浩以前很调皮”“这个同学初一全级500多名,毕业的时候考上了市一中”……一封封信件满载着学生们的感激之情,张智强犹如他们的指路明灯,照亮了他们一程又一程的前进道路。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是中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说过的话,这也是被记在张智强摘抄本上尤为重要的一句话。张智强的各类大小摘抄本上满满当当地摘抄了不少古诗词及名言名句,激励影响着他的一言一行。
张智强说,“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用对方法,方法对了,孩子自然就听话,也会努力学习,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未来,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方法和努力,培养更多的时代新人。”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