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秋时节,清水县秦亭镇汉麻迎来收割季。漫山遍野的汉麻青翠欲滴、迎风挺立,一望无际的汉麻地里,现代化机械收割的隆隆声和农户们结伴劳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支动听的丰收旋律。
穿行在秦亭镇,路两侧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汉麻。秦亭镇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汉麻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娴熟,目前主要有传统汉麻和新型汉麻两种种植模式。

传统汉麻单产高,能生产麻子,可用于麻绳、渔网、水暖用密封材料的制作,但种植周期长,工序相对复杂,需要有专门的沤麻池浸泡沤制,受场地限制较大。
今年以来,秦亭镇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种”的产业发展原则,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新型汉麻种植技术。
新型汉麻收割后可以就地沤制,沤麻时间短且脱离了沤麻池的限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适宜大面积推广。同时,为打消农户后顾之忧,秦亭镇与盛裕达汉麻种植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订单,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主体进行了集中培训,不仅保障了种植面积和种植质量,还让农户对汉麻收益充满信心。

种植大户吕建林正是第一次尝试新型汉麻种植的农户,他告诉记者,“我们4月份开始种汉麻,中途进行施肥除虫等田间管护,现在开始收割,每天2台机器、30多个工人能收60多亩地,收割完就地雨露沤麻后统一交给公司,每亩大概1000斤的产量,1斤收购价1.5元,收益70万元左右。”
绿意漫卷的汉麻地里,以吕建林为代表的种植户们正组织大型机械和数十名工人抢抓时节进行收割。机械收割效率高,人工收割耐心细致,二者结合就是最佳拍档。

秦亭镇党河村党支部书记安建春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村种植汉麻330亩,现在全面进入收割季节,村上购买了1台收割机,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工人雷慧琴笑着说,“我每天在家门口割麻,一天下来挣80元,大概收割20多天,全部割完能挣2000元左右,心里挺高兴的。”

为进一步延长汉麻产业链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秦亭镇立足资源禀赋,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打麻车间和麻鞋生产线,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产业驱动就业的双赢局面,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秦亭镇镇长张怀民说,“秦亭镇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种的产业发展原则,把汉麻作为最主要的农民增收产业,在种植规模上求扩量、在种植技术上求创新、在管理作物上求精细、在延长链条上求突破。去年,通过引进新型汉麻种植技术,实现了机播机收、原地沤麻,解决了沤麻场地对汉麻大规模种植的制约瓶颈,并且建设打麻生产线2条、麻制品加工车间1处。今年,全镇种植汉麻23000亩,其中传统汉麻4600亩,新型汉麻18400亩。目前已进入收割时节,全镇投入收割机械21辆,劳动力每天200余人,20余名镇村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9月上旬将完成收割,预计汉麻销售收入将达到3000万元以上。”

下一步,秦亭镇将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壮大产业”的发展思路,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秦亭汉麻品牌影响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全产业链条发展优势,为全县汉麻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经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清水融媒记者李榕赵甲伟)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