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清水县坚持以巩固扩大“零种植、零产量”为目标,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踏查,不断强化禁种铲工作措施,有效杜绝了大面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问题的发生。

高位推动 夯实工作责任

清水县把禁毒工作摆在战略高度,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下发2024年禁种铲毒工作方案,多次召开禁毒专题部署会、推进会,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夯实目标责任。副县长、县禁毒委副主任、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建卓深入多个乡镇召开禁种铲毒工作推进会,听取各乡镇工作情况,通报反面典型案例,严肃工作纪律,把别人的经验当经验,把别人的教训当教训,全面靠实工作责任,扩大了禁种铲工作的知晓度,靠实了单位和个人的工作责任。
发动群众 形成工作合力

县公安局发布了《清水县关于禁止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的通告》,广泛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开展宣传,切实增强群众禁种意识和举报非法种植的积极性。各乡镇坚守属地责任,层层推进入户走访,延伸宣传触角、扫除宣传盲区。制作禁种铲毒宣传片,并通过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广泛开展禁种宣传,让群众了解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特征、禁种铲毒相关法律法规;18乡镇与260个行政村签订“禁种铲毒责任书”、与辖区村民签订30000余份“不种植毒品原植物承诺书”,切实提高自觉抵制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意识。把群众路线落实到了禁种铲全过程、各环节。
借助科技 全面提升成效

根据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活动隐蔽性的特点,踏查人员分别深入各重点区域的偏僻荒野、山林沟壑、田间地头等,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地毯式全面排查,利用无人机检测范围广、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通过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技术高空航拍和精准定位,对地面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和巡查。针对禁毒工作人员不熟悉毒品原植物形态的问题,在微信工作群中发布毒品原植物幼苗、成株的照片,并推广识别植物的APP,帮助工作人员识别,全面防止因不认识造成的工作失误。今年以来,全县18乡镇和4个林场共出动无人机20余架次,深入田间地头、旧宅基地、林地荒山等重点区域踏查巡查300万亩,毒品原植物“零产量”目标持续巩固。
不留死角 铲除源头隐患

清水县以“做到不放过一村一户、不放过一家一院、不放过一山一沟、不放过一坡一地、不放过一株一苗”的工作要求,对辖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闲置庭院等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采取“无人机空中航测+人工踏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毯式巡查搜索,确保禁种铲毒不留隐患、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做到彻底从源头遏制毒品原植物种植,努力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的禁种铲毒局面。对非法种植罂粟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做到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打击工作取得实效,实现了打击一点、震慑一片的社会效果。
(新闻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