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5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清水县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并相继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10多项国家级奖牌。伴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全面加速,如今的清水,广大干部群众正积极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文明创建,共赴文明之约、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美,一幅更加文明和谐的新画卷正从容运笔,一股崇尚文明的新风尚正蔚然形成,一个风景宜人、人民幸福的新清水正翩然而至。

清水县牢固树立创建为民理念,坚持以创建促发展、惠民生、增优势、聚合力,全县自上而下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四大班子合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五抓”领导机制。做到将“创文”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纳入每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各乡镇、各党委年终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党政领导工作实绩考核的“五个纳入”长期制度安排。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指导协调、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各部门各履其责、社区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的。一股全心全意、万众一心“创文”之风悄然吹遍清水大地。

坚持筑就精神高地,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建设成风化人的文明清水。
清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成风化人凝聚民心,为清水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扎实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站主题宣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凝聚清水振兴的强大发展合力。
突出文明实践涵养
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级试点为契机,积极开展“街谈巷议新时代”“党的理论读书会”“理论政策面对面”“吃国庆面、国泰民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涵养文明新风中打造实践品牌。
践行培育主流价值
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创建的灵魂工程来抓,持续加强“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规范制作和宣传展示刊播力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景区、街道24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坚持锻造城市品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内外兼修的现代清水。
清水县坚持将提升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锻造城市品位作为提升城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不仅注重“颜值”,更加提升内涵,打造“内外兼修”的现代化清水。

实施宜居城市打造工程
近年来,清水县在不断推进城市东扩西延的基础上,累计投入数十亿元,相继对老旧城区、城中村、背街小巷、地下管网等进行了提升改造,群众生活舒适度极大提升。
实施城市美化亮化工程
围绕打造森林城市,采取“拆墙透绿、拆违还绿、增设花架”等措施,实施绿化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口袋公园”5处,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坚持选树先进典型,夯实公民道德之基,建设好人辈出的尚德清水。
坚持选树先进典型。在社会层面,精心打造“十佳先进集体暨道德模范”表彰品牌,评选各类先进典型1200余人,建成道德模范主题街、主题广场,以身边典型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积极推动道德红黑榜、道德讲堂全面覆盖、创新发展、有效应用,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生动课堂。在乡镇、社区层面,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清水好人、贤惠媳妇等群众性创评活动,引领乡村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贯穿创文工作始终,既注重春风化雨,更注重实践养成,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绿色环保、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三大”培育行动。大力开展不文明行为整治、市民法治素质提升、市民文明礼仪教育、市民道德素质培育、爱国主义主题实践“五大”行动和个人、单位、社会诚信建设“三大”提升行动,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健全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办事服务质量。在行政审批中心、银行网点、移动营业厅等窗口单位全覆盖式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开展便民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业务熟练、服务规范,展示文明清水形象。

引导市场诚信经营
加强市场监督监管,引导经营主体自觉做到规范经营、诚信经营,坚决杜绝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大力开展全民诚信教育,依法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集中整治违规违法经营、“老赖”等失信行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营造诚实守信市场环境。开展诚信创建活动。积极选树、表彰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定期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质量诚信宣传月”等公益活动,广泛宣传信用知识、法律法规,努力提高社会信用意识。
深化平安清水建设
以“五治融合”为主线,以“十大平安创建”“十大示范工程”为抓手,启动新一轮平安创建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积极构建“打、防、管、控、服”五位一体新格局。全面实施“雪亮工程”,县域内“人、地、物、事”动态监测和实时管控实现了全覆盖。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推进美丽乡村巩固提升
优先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善群众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巩固提升村庄景观节点,大力开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行动,积极开展“洁净家园七进”活动,我县“三筐一桶户分类、两点三场村收集、一乡一站乡处理”全域无垃圾治理经验在省内外推广运用,先后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国家卫生县城”。

坚持恪守为民初心,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清水
创新社区小区治理
积极推行“党建+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建立“三议两办两公开”居民小区议事办理机制,强力打造“1+3”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组织架构,精心构建“5+5”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共治格局,强势推进“3+5”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措施,切实以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率。对全县老旧小区破损管网、墙体、路面等设施进行了修缮,全面优化了居住环境。特别是针对停车难、入厕难、背街小巷行路难等问题,规划建设停车位4500个,改扩建城区公厕30座、增设公厕引导牌110个,整治背街小巷74条,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开展便民化志愿服务
清水县始终坚持将文明城同志愿服务城同创共建,围绕解决群众需求,建立文明劝导、扶弱助残、社区服务、爱心救助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全县共注册志愿者近7万人,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近900支,谋划开展文艺润心、跑腿服务、扶弱助残、课外辅导、洁净家园、理论宣讲等志愿服务实践项目40余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一万多场次。

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稳步提升……这些变化让清水县的城市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更是对清水县创建工作的最高赞誉和认可。展望未来,清水县将继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明之花。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