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清水县永清镇篇:多元产业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图)
(2024/6/25 14:28:20)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亮特色 看发展

清水县永清镇篇:多元产业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期,清水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亮特色看发展》系列报道,带您领略全县18乡镇农业农村工作亮点,感受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实步伐,见证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以及项目建设的创新实践。

  今天,我们带您走进清水县永清镇。

  永清镇常杨村中药材简介

  近年来,永清镇聚焦全县“六大特色产业”板块建设,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按照“整资源、建基地、引人才、谋发展、增后劲”的思路,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好常杨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支部带头引领。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带头作用,确定2名班子成员包抓、1名科级干部蹲点、驻村干部及工作队跟进,以常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种植主体,明确镇村组三级干部责任,做到每个环节有人跟进、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确保种植任务高标准完成。

  早谋划早行动。春节过后村两委便积极谋划,及时选定土地。组织人员、机械对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翻耕整理、施肥铺膜,做好种植前准备,确保后续可以全面有序开展种植作业。

  保质量增收入。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模式,除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导外,吸引本村10户有种植意愿的大户及7户散户,全程参与种植,学习技术。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务工等方式,预计带动100户以上农户增收。

  目前,常杨村中药材种植共计2440余亩,以板蓝根、冬花、芍药等为主。

  清水县永清镇东山梁千亩饲草玉米种植示范点简介

  清水县永清镇东山梁千亩饲草玉米种植示范点总面积3340亩,其中,李崖村合作社种植938亩,苏屲村合作社种植765亩,西关村合作社种植614亩,李沟村、义坊村合作社各种植512亩。多社联动建基地。按照“倒茬轮作、提质增效”的思路,在连续两年种植万寿菊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整合西关、义坊、李沟、苏屲、李崖4村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种植饲草玉米,有效解决单村种植面积过大,单个合作社种植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重茬种植土地肥力不足、易发病虫害等问题。今年秋季玉米收仓后,我们将继续倒茬种植冬小麦。划片包干抓质量。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定人定区域”的划片包干责任机制,确定两名班子成员全面负责示范点种植工作,5名村支部书记分别包抓各自区域,10名农技员现场指导,定期召开田间会议解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种植责任靠实到每一名干部身上,种植标准落实到每一处田间地块。订单种植促增收。与17家养殖企业和种植大户签订采购意向协议,初步达成每吨380元的采购价格。按照亩产4吨青储玉米计算,示范点预计年产量1.4万吨,年产值508万元。在种植过程中,5家合作社以就近务工的方式带动1000多名群众增收,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带动216户农户户均分红4300多元,以产业奖补的形式保底5个村集体村均增收6.7万元。

  清水县永清镇杜沟蔬菜种植基地简介

  近年来,永清镇坚持“整域推进兴产业”不动摇,持续在牛头河流域发展壮大蔬菜种植产业1200亩,有效充实了群众家门口的“菜篮子”。永清镇杜沟村蔬菜种植基地是我们在“整域推进”总体谋划下的一个东部示范点。依托项目建基地。在蔬菜基地建设过程中,杜沟村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作用,依托牛头河流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会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集中连片流转土地240亩,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建成设施蔬菜大棚34座16400平方米,发展露天蔬菜200亩。紧盯市场种鲜菜。项目建成后,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体,引进兄弟兴旺家庭种植农场经营管理,吸纳村上8户种植大户参与其中,形成“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种植品种上,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群众的“菜篮子”需求,及时倒茬种植芹菜、菠菜、香菜菜等各种时令鲜菜。联农带农促振兴。蔬菜基地建成以来,一直以新鲜多样、价格亲民两大优势畅销各地。在蔬菜销售旺季,基地门口抢购鲜菜的小商小贩和周边群众络绎不绝,形成了“窗口效应”。

  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以来,基地主动对接全市各麻辣烫店铺,以最优服务、最鲜品质全力保障外地宝宝舌尖上的美味。2023年,基地年产值360万元,带动800多名务工群众月均增收2500元,带动周边21户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6万元。

  清水县永清镇南塬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简介

  近年来,永清镇紧紧抓住粮食安全这条主线,在南塬建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基地。靠实责任抓落实。去年以来,永清镇原泉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集中流转土地1580亩,有效解决了种植地块分散、种植作物混杂等问题。地块确定后,镇党委明确2名班子成员包抓、1名科级干部蹲点、2名驻村干部跟进,层层靠实各级干部责任,形成镇村组三级干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科学种植保质量。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各方面种植主体种植积极性,纵深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农户、进田间、进农场、进合作社。瞄准“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下派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选取抗倒伏能力强、耐密耐旱,易机收的航研9377、九洋818等玉米品种和东豆100等大豆品种,严格落实“4+2”种植技术要求,确保玉米稳产、大豆丰产,成本可控、提质增效。紧盯产销提效益。村上股份经济合作社与2家玉米收购企业签订玉米收购协议,与5家养殖场签订秸秆收储协议,与原泉村豆制品加工厂签订大豆收购协议,实现订单种植。预计玉米年产量2370吨,大豆年产量150吨,按照“三个订单”收购价格,总产值预计160余万元。

  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方式,带动400户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同时为原泉村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12万元,实现农户有增收、合作社有利润、村集体有积累。

  清水县永清镇马沟村省级乡村示范村简介

  永清镇马沟村位于清水县城东部2.7公里处,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618户2868人。

  近年来,永清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坚持规划先行,立足马沟村村情实际,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编制《马沟村发展规划》,省级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完善基础提品位。按照“旧村重提升,新村补短板”的思路,拆除危旧房座、空心院78座,整治乱堆乱放6处,清理柴草堆放场3个。对照省级乡村示范村“14+6+5”建设标准,硬化小巷道12000多平方米、主巷道423米,铺设地下管网4600米、自来水管6200米,改造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处,村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产业优先强动力。突出“川区蔬菜,山区粮食”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建成西塬小麦良繁种植示范点1600多亩,西灵山高标准金银花种植基地2000亩草莓种植大棚8座6336平方米,蔬菜大棚32座12000平方米,为全村留守妇女、老人创造务工岗位3500多个,增加务工收入35万元,带动17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种植半夏、露天蔬菜,增加村集体经济15.6万元。

  坚持乡村治理树新风。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四会”村民议事协商组织,健全村规民约,评选表彰“五星级文明户”10户、好媳妇7人、好公婆6人,美丽庭院120户,村风民风明显改善。积极探索推广积分超市,成立志愿者服务队5支,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件,持续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等八类重点人群管理,逐步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

  永清镇义坊村乡村建设工作简介

  永清镇义坊村是城中村,全村578户2128人分散在县城14个居住点。义新村是义坊村委会所在地,共有73户293人,群众居住较为集中,与轩辕湖隔桥相望。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乡村建设步伐,提升轩辕湖景区周围环境,永清镇将义新村确定为2024年全镇乡村建设重点村。彻底拆违治乱强整治。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拆违治乱力度,下力气整治义新村巷道内乱堆乱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集中拆除沿河住户院外违建房屋,清理院外占道树木,拓宽樊河堤防道路,一定程度上解决沿河道路通行的“卡脖子”问题;收回群众院外乱抢乱种的小菜园,还地于民、还路于民。对标群众需求建乡村。硬化巷道312平方米,铺设排污管网100米,修筑樊河护坡200米,建设人行步道120米,绿化河畔100米,对沿河住户墙面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安装太阳能路灯13盏,有效解决了巷道路面破损严重导致的群众出行难,12处排污口直排河道上级督查整改问题多,路灯缺失群众意见大等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树新风。选优配强巷长、路长、河长工作人员,推行“日清扫、月评比”“垃圾日产日清”“河长制”等制度,积极引导群众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全力保障村庄周边河清、巷美、路畅的良好人居环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四会”议事协商组织,践行村规民约,评选“五星级文明户”5户、美丽庭院26户,村风民风得到显著改善。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航拍|一下雪,天水就变 天水在线视频|秦州区2024年春节 视频|天水伏羲庙举行甲辰年春祭 天水在线实习主播珂珂走进天水伏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净土寺夜景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市文化馆书画 天水在线视频|朝山会 天水在线视频|麦积镇麦积村社火 视频|龙城天水的除夕夜,鞭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