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清水县以创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按照“产业定带、带上选村、村分等级、梯次推进”思路,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注重保护乡村风貌,注重培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富有特色、宜居宜业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坚持将乡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安全饮水、卫生健康等工作一体推进落实,引导资金、要素、力量等向乡村建设领域聚集,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13亿元,有力确保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按照乡村建设示范创建标准要求和省市下达任务,确定发展类村庄130个,乡村建设重点村17个,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147个。紧盯村庄规划和短板弱项精准谋划建设项目,谋划2024年项目52个,计划投资1.88亿元。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行动,因村施策建成文旅赋能、产业融合、特色保护等不同类别的省级示范村40个、市级示范村10个、县级精品村、达标村210个,打造形成5条乡村建设示范片带。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稳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力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大力培育苹果、食用菌等农业全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和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措施,带动6万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创新打造村级农业产业园,以乡村建设示范村为主建成村级农业产业园20个,培育形成奶油草莓、麒麟西瓜、黑木耳、羊肚菌等特色鲜明的村域产业。深入推动文旅农康融合发展,累计接待游客36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9亿元。


健全完善以党建为引领、以强综治为重点的“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全面推行党建联建机制,实现区域内协同发展,260个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45.78万元,居全市第一位。依托建成的3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1183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和文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以“绣花功夫”打通“神经末梢”,走出了一条具有清水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编辑:张平安 责编:王玉芳 编审:刘红艳)
(新闻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