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的清水,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热潮,一座座产业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张张幸福笑脸璀璨绽放……一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乡间沃野徐徐展开。
近年来,清水县坚持以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和促进乡风文明等举措,奋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产业兴农促增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清水县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新品种选育及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等措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走进王河镇西堡子梁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兰天品种育成的冬小麦苗匀根壮,生机勃勃。
在1万亩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2023年清水县高标准谋划建设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并与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了清水县小麦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加快清水县冬小麦良种产业化经营步伐,做大做强优质小麦良种繁育产业,增强良种供应能力,加快种子产业育、繁、推、服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清水年均种植粮食65万亩,产量达16万吨以上。芝麻开花节节高,2023年,清水县粮食生产继续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7.89万亩,总产量达到18.96万吨,实现十九连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清水县坚持以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引领,紧密结合资源禀赋,推动各乡镇形成别具特色、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和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苹果是清水县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以来,清水县实施老旧果园改造提升2140亩,完成果园综合管理48万亩,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社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清水县金集镇金欣果合作社车间,工人们正在智能化选果生产线前忙碌,经过分级挑拣、套网装箱、过秤封口、入库贮藏,一箱箱新鲜可口的苹果在仓库里整齐摆放。
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国说,“我们现在主要收购花牛,一斤收购价3.8元左右,已经收了80多万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销售到各地,目前已经销售20多万斤,收入60多万元,还有一部分正在销售。”
清水县金集镇副镇长陈治伟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经纪人、企业、新型经营组织进行预售,还建成3座千吨级冷库延长苹果保鲜期,延长销售周期实现错峰入市,同时借助832、天猫、抖音等平台,精准对接消费者,实现苹果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路畅通,让果农再无销售后顾之忧。”
走进红堡镇崔刘村的木耳种植基地里,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一排排木耳菌棒整齐排列、生机勃勃,形状各异、健硕肥大的黑木耳长势喜人。农户们提着水桶,穿梭在菌棒之间,采摘、运输、晾晒,分工协作,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今年承包了15座大棚,种植30万棒木耳食用菌,现有干木耳18000斤,湿木耳5000斤,预计收获干木耳30000斤,纯收入预计30万元,明年准备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为清水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做一份贡献。”红堡镇大棚承包户许仕元说。
近年来,聚焦打造产业大县目标任务,清水县正深入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持续打造苹果、核桃、草畜一体、中药材+花卉、金银花、食用菌、小麦育种7个10亿级和蚕豆、花椒、万寿菊3个3亿级农业全产业链。
2023年清水县种植金银花1.6万亩,蚕豆20万亩,蔬菜10.04万亩,中药材3.8万亩,马铃薯15万亩,小杂粮5.67万亩,综合管理各类干鲜果园48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128万头,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8个,菌种研发中心、菌棒生产车间建成运营,全县累计种植食用菌1000万棒以上,认定“三品一标”11个、“甘味”农产品2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效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