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清水县落实“跳出水保干水保”总基调,以“抓项目强治理、抓执法强监管、抓改造强监测”“提高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质量,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监督管理水平”的“三抓三强两提高”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加快淤地坝建设步伐,守护绿水青山。

走进清水县永清镇雍陈村牛家沟淤地坝建设现场,压土机等工程机械轰鸣作业,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施工。
据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共可拦泥7.69万立方米 ,淤地1.58公顷,有效控制流域内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增加耕地面积,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对抬高沟道侵蚀基准,固定沟床,疏通两岸交通,改善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清水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年内共谋划储备项目5类9个,启动实施项目7个,目前,盘龙梁二期、麦牛沟、樊家沟3个小流域项目和上牟沟淤地坝4个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马连湾、大石头沟、牛家沟3个淤地坝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任务90%,剩余2个项目全部完成前期工作。同时积极靠拢和拼盘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水土流失项目,全县年治理水土流失规模84平方公里的任务已全面完成。

红堡镇麦牛沟项目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新修梯田276.67公顷,营造水保林40公顷,封禁治理1260.33公顷,新修道路11.4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77公顷,区域内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面积累计达到2337公顷。地表径流利用率显著提高,年减少入河泥沙3.64万吨,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流失大幅度减少,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增加项目区农户年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上。

“麦牛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实施为我村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充分利用项目梯田建设优势,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田间道路和产业道路,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水土保持工程在产业建设上的引领作用。”红堡镇麦牛村党支部书记周亚新说。
今年,清水县加强监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蓄水保土评价能力,将温泉水土保持监测点纳入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和黄河流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技术要求开展工作,年内监测降雨92场次、降雨量569mm,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监督、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

来到汤峪温泉水土保持监测点,检测员正在借助设备对各类水保要素和气象要素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测。汤峪河温泉监测点位于永清镇暖湾村,属渭河二级支汤峪河流域,地处秦祁地槽褶皱带的东延部位,其各类水保要素和气象要素数据对黄河流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有着重要意义。
“汤峪温泉水土保持监测点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信息及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径流、泥沙、植被覆盖度、土壤水分、径流量、泥沙量等水保要素和气象要素,为准确掌握水土流失动态、认识水土流失规律、探索宁南陇东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新方法提供了依据。”汤峪温泉水土保持监测点负责人李智杰说。

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和补偿”的原则,清水县落实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效率。依托“三区三线”要求,严格“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持续提高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将“强监管”与优化服务主动结合起来,积极协调发改、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辖区内省批市批项目执法监督和县批项目日常监管“双覆盖”。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效率,不断增强蓄水保土评价能力,扎实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清水县水土保持站副站长刘彩琴说。(图/文 清水融媒记者 牛启坤)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