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清水县创新举措 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图)
(2022/12/28 17:55:55)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今年以来,清水县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守正创新、强基固本,通过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约四会”、法治文化广场、网格化管理、廉政“防护网”、“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理“七个全覆盖”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探索乡村治理党建联盟引领型、崇文重教引导型、村民议事参与型、多元主体带动型、村社联建服务型、积分评价管理型、城乡融合推动型、规范管理赋能型“八种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走出一条清水特色乡村治理新路子。

  围绕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实施“七个全覆盖”工作,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一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覆盖。高质量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积极培育各种合作服务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造血能力。全县260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72个,带动2.46万入社群众发展食用菌、蚕豆、万寿菊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22万元,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到全面提升。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央试点,每村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4-6支志愿服务队、打造1-2项特色志愿服务,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主动维护乡村公序良俗。建立“积分兑换”文明实践奖励机制,依托全县建成的41个爱心超市,定期进行积分兑换活动,引导和激励更多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三是“一约四会”全覆盖。立足农村基层实际和农民群众现实需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引导开展村民说事、群众问政、乡风评议,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调格局。全县共成立红白理事会267个,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267个,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四是法治文化广场全覆盖。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法治建设“五个一”工程,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每村打造一个法治文化广场,巡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律知识送到“家门口”,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意识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好法治文化阵地的普法,利用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投资60多万元,新增法治宣传栏100多个,依托乡村图书室建法律图书角260多个,力争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五是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深入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有力提升基础治理效能。推行网格事项清单化管理,落实网格员(片区长)挂牌公示、“网格巡查”等制度,有效推动精细化的服务管理到户到人。全县划分农村网格1365个,配备网格长388名、专职网格员1070名,农村基层党建、平安建设、矛盾调解等14项工作全部进网格,提升了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六是廉政“防护网”全覆盖。逐村建立“三单一图两机制”,制定乡村小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风险防控清单,编制运行流程图,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和小微权力运行反馈修正机制。通过梳理,将村级权力清单细化为21条责任清单、109条风险防控清单,推进村级巡察全覆盖,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微腐败”,督促村干部做到规范用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七是“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理全覆盖。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18乡镇 “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不断规范,260个行政村建成“一门式”办理综合便民服务站,每村1名大学生文书负责业务办理,实现了“一村一站一助理”服务模式。通过落实便民服务首问责任、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开展证照办理、社保、低保、公益服务等4大类 11 项代办工作,切实提高了便民为民水平。

  在推进“七个全覆盖”工作过程中,探索总结出契合清水实际的“八种模式”,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开创“村庄治、百姓安、社会稳、产业旺、乡风美、乡村十兴”的乡村治理新局面。一是党建联盟引领型。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民风相通”原则,全县组建区域化组团式党建联盟,推动基层党组织抱团发展,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以联盟党委为引领,以产业联合社、乡村建设理事会、村庄治理理事会为支撑,开展产业共育、乡村共建、村庄共治,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服务共享、治理成效共享,形成跨区域协同治理格局。二是崇文重教引导型。在文化底蕴深厚、乡风民风淳朴的村,打造48个“尚文重教”“家风家训”等主题教育基地,扎实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规家训评选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好家风、好家训,让家规家训上墙、入户、进楹联,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尚文重教、崇德向善。三是村民议事参与型。在群众基础好、村班子凝聚力强的村,组建以农村“五老”为主体的议事协商队伍,创新“群众说事+”“板凳议事会”“议干管评”等村民议事形式,实现村内事村民说了算。发挥自治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组织推动作用、示范带动作用,高效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美丽家园”“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四是多元主体带动型。在内部异质性明显的村,充分发挥产业大户、乡土能人、退役军人、妇女群体、社会组织等不同群体的作用,参与村民议事、矛盾调解,引领群众发展产业、整治人居环境,打造共商共建共治的善治乡村。五是村社联建服务型。在黄门小河、秦亭赵尧、贾川林河3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成立农村社区,群众开证明和低保、医保等事务由原行政村负责办理,社区主要为群众提供帮办代跑、“一老一小”关爱照护、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优质服务,社区内推行“网格制”“巷长制”管理,实现了搬迁群众从“人聚集”向“心聚拢”的转变。六是积分评价管理型。在村集体经济基础好、群众文明程度较高的村,探索推行“积分制”管理制度,将群众参与公益事业、产业发展、村庄管理,“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评选,以及违纪违法和违背村规民约行为都纳入积分范畴,按照积分数量兑现实物和村集体收入分红。通过正向加分和反向扣分相结合,让“小积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大能量”。七是城乡融合推动型。在一些城郊村,依托交通便利、发展条件好等优势,通过以城带乡发展产业、治理环境,让群众都有增收致富门道,减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等现象,实现村风民风大改观。八是规范管理赋能型。在全县119个易地搬迁新村,重点在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信息化管理上下功夫,统筹抓好村两委建设、平安建设、新风培育、智慧村庄建设、为民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视频 | “鱼”跃大沟里 天水在线视频|“蜂”起大沟里 秦安县委书记周济宣布:秦安县20 天水在线带你穿越春夏秋冬,揭开 天水在线视频|“千山万水 就爱天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人的乡愁是一 天水在线视频 | 快板《党的二十大 天水在线视频|2022年天水“黄金 天水在线视频|秦州区举办特色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