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清水县按照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确立的“一地两区”发展定位,构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做强五大特色产业、建设五大产业片带,突出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推动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银花又名忍冬,由于花朵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故有鸳鸯藤之称。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咽喉肿痛等症,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如何让金银花成为村民致富的“真金白银”,2020年,秦亭镇长沟村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投资50万元,新建金银花加工厂1处;2021年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投资17万元,购置金银花炒茶机、封装机等加工设备,形成集生产、供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金银花产业链,蹚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长沟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栽植‘北花一号’金银花460亩,建成集中连片金银花种植基地一处,形成了完备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金银花产业体系。依托先秦深厚的文化底蕴,注册‘秦陇源’金银花产品品牌,深化产品经营体系.与山东九间棚公司合作,以保底价收购,相继生产出金银花茶、金银花牙膏、金银花酒等系列产品。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参与金银花栽植及后期修剪管理,共发放劳务报酬20多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清水县秦亭镇长沟村党支部书记田中录说。
秦亭镇按照“党建引领+帮扶项目+种植基地+加工基地+销售基地+文化品牌”的思路,着力打造金银花全产业链,逐步形成村集体经济积累和助农帮扶双向增收的发展新模式,让农户切切实实尝到金银花种植带来的甜头,吸引更多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带动群众发展高效、高产、优质的金银花种植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秦亭镇是全县发展金银花产业的缩影。2022年,清水县抢抓全省“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和加快推进中医药特色发展的“九大工程”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清水中医药优势,积极探索“文旅农康”发展新模式,全力推进10亿元级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建设,种植金银花6000亩。
为确保金银花全产业链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县农业农村局成立金银花产业建设工作专抓小组,在18乡镇同步推行金银花产业链“链长制”。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谋划推进金银花全产业链工作。县政府与18乡镇、各乡镇与各村委会分别签订了金银花种植目标责任书,确定专人分片包抓,包村包技术“双包责任制”,负责金银花栽植与技术指导等工作,规范推进金银花产业发展。

金银花种苗统一由甘肃陇源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栽植过程中,按照每天种苗需求,统筹安排每天调苗数量,减少了种苗在栽植前的存放时间,并由县农业农村局和甘肃陇源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指导乡镇按技术规程栽植,确保了栽植成活率。同时积极开展对比试验,探索总结适合清水县金银花种植模式并推广,为今后长远发展金银花产业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今春在18乡镇123村栽植金银花6000亩。金银花明年将进入采摘期,后年盛花期每亩产量将达到100公斤,产值12000元,计划到2024年全县种植金银花面积达到10万亩,产值达到12亿元。为进一步完善金银花全产业链,将积极引进甘肃陇源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金银花加工生产线1条。”清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赵彦仓说道。

在销售方面,采取订单销售的方式,由甘肃陇源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及家庭农场等种植主体签订鲜花收购合同,所产鲜花均由该公司进行统一收购并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真正让金银花变现“真金白银”,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