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清水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引导群众种植黑木耳、苹果等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产品,积极扩展农业增值空间和功能价值,扩大村集体经济,点燃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
近日,在清水县丰望乡柏树村柏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木耳种植基地内,一排排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个个木耳菌棒从棚顶垂直坠下。菌棒上,一朵朵肉嘟嘟、黑绒绒的木耳像绽放的小花一样,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长势十分喜人。
村民宋小翠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木耳。自从在木耳种植基地内务工以来,她每年可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这让今年无法外出务工的她十分满意。

“我是柏树村村民,在这木耳大棚里打工,每天都有100元的收入,一个月就近务工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我感到非常满意。”柏树村村民宋小翠说。
为进一步确保群众端稳黑木耳种植这个“金饭碗”,柏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致富能手+农户的方式进行运营,于2021年搭架5座50平方米标准化吊挂式木耳生产大棚,年产值32000斤、年收益80万元,提取到村集体经济收入4.8万元,全年带动用工达1000人(次),带动就业人员增收11万元。
“基于2021年项目探索的成功,在2022年申请县级衔接资金220万元,新建标准化吊挂式木耳大棚15座,目前已全部竣工,第一茬木耳已采摘完成。预计2022年年产量12万斤、年产值600万元。2022年采取每座大棚2万元向柏强合作社承租,目前已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并将10户农户吸纳进木耳大棚基地长期务工,户均增加收入2000元,有效带动了农户的增收。”柏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小斌说。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丰望乡聚焦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把发展苹果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

在柏树梁苹果种植基地内,记者看到,7000亩苹果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翠绿一片,刚结出的小果贪婪的吸收着阳光快速生长。一棵棵果树身姿挺拔,孕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工人们正在地里为苹果套袋,看着逐渐成长的果树,他们的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近两年,丰望乡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做强做优苹果产业,按照“三梁一湾一流域”的产业布局,先后建成保鲜库3座,完成“三品一标”认证,注册农产品商标3个。同时,以全产业链建设为目标,先后搭建木耳大棚25座,建成高标准食用菌基地1处;新建2000头养殖园区1处、百亩樱桃示范园1处、百亩花椒园2处,栽植万寿菊2451亩、金银花500亩,配套建设农资综合超市1座,在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积累,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有盼头、致富路上有奔头、群众生活有甜头。”丰望乡人大主席姚小伟说。
丰望乡通过抓观念转变、抓技术保障、抓支部带动、抓土地流转、抓老旧果园改造,着力对全乡现有的2.2万亩果园开展了以清园、修剪、高接换优、老果园改造等为主的各项管理工作,持续巩固建设成果,先后完成老果园改造5000亩、高接换优1000亩。由于丰望乡的苹果硬度高、口感好、农药残留少,深受市场的青睐,年均产值达到8千多万元,果品产业的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比也逐年攀升。

今年,清水县以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聚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及其加工业板块。深入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按照“连村成片、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的要求,以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给为方向,持续壮大果品、畜牧、蔬菜、中药材、小杂粮“五大富民产业”,高标准建成“五大产业示范片带”,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园区化发展。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