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春以来,陇东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全县发展定位和全年工作重点,立足实际、统筹谋划,多方联动、协调推进,全方位开展春季农业农村工作,以万亩核桃片带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带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等为主的各项工作多点开花,为全年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点发力,推动万亩核桃片带提质增效。将示范园建设、高接换优、蚕豆套种、果品加工作为破解果园管理不精、果品品质不优、土地利用不高、果品销售不畅等难题的重要抓手,年初多次研究部署、多方争取项目,开春后紧密实施、有序推进。一是抓示范带动促果园精品化。按照“千亩示范园撬动万亩产业园”的思路,在沿朱湾梁的安儿、崔杨、赵峡、朱湾等9村每村打造百亩核桃示范园各1处,年底累计建成1000亩核桃示范园,带动全镇3.7万亩核桃园整体发展。目前已完成9村核桃示范园清园、涂白、果树修剪、施肥、土地复耕等管理措施,并举办果园管理培训3期,培训果农310余人。二是抓高接换优促果树优质化。在去年核桃高接换优试点基础上,对安儿、崔杨、田湾3村挂果率底、果品品质差的500核桃园实施高接换优,目前聘请四川成都果树嫁接技术人员完成安儿、崔杨2村果园高接换优300亩。三是抓蚕豆套种促收益最大化。由于光线遮挡、生长竞争,果园套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长势不好,收成大打折扣,结合近年来在蚕豆套种成功经验,计划在果园内套种蚕豆4000亩,预计收益80余万元,实现树上树下双丰收。四是抓核桃加工促果品市场化。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方式,计划在镇内建成核桃初加工车间和核桃交易市场各1处,积极探索核桃“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争创陇东核桃“三品一标”品牌,发展“订单农业”,增加果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全镇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及前期规划工作,预计6月底实施完成并投入使用。

多措并举,打造特色产业示范片带。结合全县金银花、万寿菊、蚕豆等特色产业种植,整域规划、因地实施,着力打造以“一岘两梁八湾”为主的特色产业示范带。今年全镇共计划种植万寿菊1407.5亩、金银花2420亩、蚕豆10000亩、全株饲草玉米5000亩,其中示范带连片种植万寿菊640亩,金银花220亩,蚕豆680亩,饲草玉米450亩,发展蔬菜大棚20座,通过示范带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产业链条,带动全镇群众稳定增收。一是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前期由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协同镇村干部、合作社法人对种植区域进行全面踏访考察,并结合耕地图斑、地域气候、地理条件及合作社发展意愿,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制作了产业规划图和推进计划表,为后续发展提供依据。二是统筹实施,保障建设成效。采取政府主导、合作社实施、群众参与方式,促进片带建设规模化、组织化、机械化,保障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成效。目前已调用中小型旋耕机80余台,对覆盖耕地进行集中开垦3800亩,为万寿菊、蚕豆、金银花等种植做好准备工作。三是跟进服务,带动群众收益。由合作社主导,与四川等地蚕豆收购商签订蚕豆订单1530吨,保障蚕豆收益465万元。后期加大同县农业农村局沟通协调,借鉴学习万寿菊、金银花等产业种植先进技术,确保特色产业种的上、长得好、产的出。广泛动员周边群众到示范带生产劳动,在家门口实现劳动收入,减轻家庭负担。

多管齐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支部主导、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机制,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一是高标准开展道路维修整治。调运挖机2台、三轮车13辆,动用13村劳力、护林员、养路工310余人,集中开展培路肩、整网带、清淤泥、通水渠工作,高标准打造清陇路、陇花路、陇旺路、战备路绿色长廊28.7公里。二是集中开展农村拆危治乱工作。全员发动,集中开展以拆危治乱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拆除危旧房屋15座、残垣断壁26米,腾挪柴草26处,整治乱堆乱放35处,打造美化小节点3处。三是重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紧盯乡村建设“14+6+5”建设内容,因村施策,高标准完成谢沟村县级精品村、朱河村县级达标村项目设计规划工作,目前2村已完成项目实施准备工作,实施方案已完成部门初审。四是及时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结合道路维修整治,栽植油松2300株,在石李旧尧自然村组织全体机关干部、13村新时代文明志愿者、护林员共计240余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油松2100株,覆盖面积达200余亩,进一步营造植绿、爱绿、护绿良好氛围,打造生态美丽陇东。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