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2022年全镇“靓丽一条路、美化一架梁、兴旺一片川,优化一中心”总体发展思路和“一产提档升级,二产奠基立业,三产提质增效”的目标,全镇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发扬“铁人”精神,以“开战即是决战”的斗志,按照“12345”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春耕生产工作。
围绕一个核心。为把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开春以来,镇党委主要领导走遍所有湾场,并先后5次组织镇村干部、产业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260人次座谈交流,广泛征求意见,面对面算账比对,结合全镇“一梁一川一山一河”地域优势,确定万寿菊四个千亩产业片带,蚕豆两个千亩片带,饲草玉米种植划分为樊家梁、冶坊川、南山、后川河四个千亩产业片带,长谷硖口果园套种大豆千亩示范片带,共打造千亩以上集中片带12条。
盯住两个关键。一是紧盯劳动力有保障。全镇上下把劳动力作为产业建设成败的关键,紧盯不放,年前对各村所有能够参与产业建设人群做了细致排摸,建档登记,共排摸产业建设者870名。二是紧盯农时育苗有保障。选定万寿菊高标准育苗基地60亩,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已完成土地熟化,苗床整理,增肥杀菌,正在进行下种育苗、搭建拱棚。

靠实三级责任。今春以来,镇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镇村干部会,研究制定了《黄门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战图》,在产业建设中,确保了种植面积精准落实。形成了产业规划布局,明确了2022年的目标任务,确立了“三级包抓”责任体系,“班子成员包抓一种特色产业、科级干部包抓一个产业片带、村组干部包抓一个湾场”,从产业布局到产业落实到田间地块,健全了一套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确保万寿菊、蚕豆、饲草玉米等每个产业有1名总调度,每个片带有1名总协调,每个湾场有1名总负责。

狠抓四个环节。由于种植面积大,种类多,镇党委、政府把产业地块确认落实作为重点,通过田间地头反复核实、现场勾图核验面积、村村之间适当调整、最终确认种植面积4个环节。一是修路。结合产业片带划分,本着宁可少挣钱,也要修通路,修好路的思想,各个种植湾场设计规划最优产业路线,动用铲车挖机20多台次,共修产业路32条63.9公里,为产业建设通筋活血。二是熟地。为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土地熟化,在全镇原有拖拉机、旋耕机、覆膜机共283台农用耕作机械的基础上鼓励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新购进农耕机械14台,为确保产业建设进度,积极引进周边乡镇农用耕作机械29台,共计有各类耕作机械326台参与我镇产业建设。严格按照“土地熟化不到位不种植”的标准,倒逼产业地块熟地,目前已完成4320亩万寿菊,6000亩蚕豆,7500亩饲草玉米,800亩玉米套大豆的地块熟化。三是增肥。全镇上下摒弃传统粗放经验的施肥做法,积极开展各类产业培训,确保全镇产业科学施肥增肥,有效利用辖区内嘉泰牧业、太阳猪场等企业和个体养殖户的畜禽粪便和农家肥,各村抽粪车免费为农户抽运户厕粪肥。截至目前,全镇13村已往地里输送农家肥114吨,储存有机肥102.8吨。四是守时。严格按照农时节气做好安排,对全镇产业进行细致谋划,把万寿菊育苗,蚕豆种植优先考虑,紧盯3月20日蚕豆种植和万寿菊育苗时节,5月9日万寿菊大田移栽这两个关键时间点,既符合农时又统筹推进。

达到五个目标。一是有了活干。让全镇870名富裕劳动力有活干。二是有了钱挣。让全镇富裕劳动力通过参与产业建设预计可增收210多万元,带动各合作社和农户农用机械创收90多万元。三是有了机制。探索发展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有了模式。通过产业建设,探索一套成熟的可复制的能带动增收的一套细致完整的产业链条。五是有了产业。通过系统全面的产业建设,全面推进产业振兴。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