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清水:光伏扶贫织密群众增收兜底保障网(图)
(2021/6/2 9:27:21)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在清水县高峰梁村级光伏电站,一片片光伏电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眼前一亮,一条条电缆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电网。管护员王振宁仔细巡查着光伏光伏设备运行情况。“现在年龄大了,不能外出务工,在光伏电站一年能收入12000元,还能够通过光伏扶贫项目分一点红利。”

  在清水县白驼镇永安村和万安村,与王振宁一样通过公益性岗位的方式选聘到永安光伏电站项目区的管理员还有18个,一年固定的收入和分红,使他们实现了稳定增收。

  为王振宁铺就阳光脱贫路的是国家能源局帮扶援建的光伏扶贫项目。从2014年开始,清水县已建成各类光伏扶贫电站833座,总装机容量达102.442兆瓦,把光伏增收的网络延伸到了全县18个乡镇121个贫困村,牢牢兜底住了脱贫群众返贫风险的底,也为清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巧借东风 储备绿色新动能

  2014年底,清水县被甘肃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列为全省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拉开了前所未有的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序幕。同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光伏扶贫”工作的会议纪要》和《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两个政策性文件,国家能源局是清水县定点帮扶单位,从国家层面为清水给予政策、指标和项目倾斜扶持。为了确保光伏扶贫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清水县组建了光伏项目建设用地工作专班,在永清、白驼、松树、黄门4个乡镇11个行政村流转土地7370亩,同时规划光伏产业园3万亩并调整了用地属性,确保了项目顺利落地。

  清水县在脱贫攻坚任务重、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使项目及早建成运营,让贫困群众尽快受益,清水县利用财政资金启动建设,一边建设一边融资,采取“政府投资、引进企业投资、群众自筹”资金筹措方式,多渠道、多元化融资破解了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局。“县财政连续三年整合涉农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3亿元,群众自筹246.8万元,引进企业投资3.85亿元。”清水县发改局局长李国祯说,“我们还争取到了国家能源局、天津河北区东西扶贫协作和省、市扶持资金,共5400万元;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

  50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是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和天津市河北区东西部协作帮扶的重点能源项目,建设中,国家能源局、甘肃省发改委和能源监管办、省电网公司多方协调,及时解决联村电站升压站建设和并网送出难题,提出,与同场区在建三峡新能源白驼60兆瓦风电项目合建110kV升压站,共用送出线路,实现了资源、技术、人员的共享,节约投资成本7000多万元。50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创造了同期全国光伏扶贫电站领域单位造价最低、技术标准最高、发电效率最好、建设速度最快、受益贫困户最多的“五个之最”。

  2015年,华博智源清水2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建成,2018年绿动新能源3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建成,2019年白驼50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成,2020年三峡新能源清水白驼60兆瓦风电项目建成,31座村级电站,800座户用电站密集建成并网发电,在清水县形成了光伏、风电并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共赢的新能源发展格局。

  追风逐光 跑出脱贫加速度

  “只要天气好,我就收入,这些板子一年能发电3800多度,一度7毛2元,一年能收入3000元。”看着屋顶上亮晶晶的光伏板子,清水县永清镇张杨村李有生心里比蜜还甜。

  2016年,清水县在31个村建设分户式扶贫光伏电站,李有生腾出了家里晾晒玉米的屋顶,架设起了10片3000瓦光伏电板,从此享受到了光伏扶贫的红利。和李有生一样,清水县617户贫困户通过县上每户补助两万元,个人掏四千元的“阳光”政策,未来20年,每年将有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入账。

  光伏扶贫就像一个“阳光存折”,同时也惠及着贫困村,通过光伏扶贫项目的分红,实现了村集体收益的增长。白驼镇永安村的山梁上,13万余块深蓝色光伏发电板闪耀光芒,每年6000万千瓦时的电量,通过电缆源源不断地送入到国家电网,这是2019年8月国家能源局帮扶建成的48.8兆瓦村级光伏扶贫项目。

  “每个季度我们村上都会收到光伏分红资金,按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方式给贫困群众分配后,村上每季度有6000元收益,这为村集体开展公益事业积累了资金。”白驼镇万安村支部书记杨金龙说。

  2020年10月,清水县共投资7.2亿元三个总装机容量102.442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建成并网。光伏收益的每一笔资金都与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钱袋子”紧密相连,清水县18乡镇121个贫困村和9089户贫困户都通过光伏扶贫获得了收益。

  清水县发改局局长李国祯说,光伏电站收益的60%用于群众就地就业增收,动态设置公益性岗位1300个,人均年收入1.2万元;收益的40%用于121个贫困村的集体公益性事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

  三峡新能源清水白驼60兆瓦风电是清水县招商引资项目,投资4.49亿元,2020年9月24台风机实现全容量并网投运,是清水首个风力发电项目。按照风电项目帮扶协议,在风电场20年运行期内捐赠帮扶资金1100万元,每年将择优筛选1到2个村进行扶持补助,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辐射带动群众增收。

  在国家能源局高位推动下,新能源扶贫项目为清水带来了更多财税收入,9089户贫困群众每年也都有了3000元保底收入,牢牢兜住了脱贫群众的返贫风险。截至2020年5月底,累计结算到121个贫困村到村收益713.43万元,村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90万元。以光伏为基础的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清水县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成为促进当地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的“劳务市场”和助贫增收的“钱袋子”。

  农光互补 趟出生态建设特色路

  在清水县光伏扶贫项目不仅培育壮大了新型绿色产业,鼓起了贫困群众的腰包,也趟出了清水生态建设的新路子,通过采取“光伏+药材”“光伏+饲草”“光伏+养羊”等“农光互补”措施,实现了光伏产业效益最大化。

  清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景华说:“光伏长效产业和短期种养殖产业相结合,有效稳固了项目区域内的水土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一地多用,立体开发,循环发展,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按照目前年发电量计算,清水光伏和风电新能源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16万吨、二氧化硫2560吨、一氧化碳970吨、氮氧化物1533吨、烟尘量468吨,极大地改善了局部生态环境。

  收益分配 公益事业变为群众“分内事”

  村集体经济弱小,村级公益事业资金欠缺,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难题,清水县光伏电站的建成,电站确权到村,村集体有了一定经济积累,收益40%的由村集体支配,彻底解决了农村公益事业缺资金、无人干,管理难的问题。

  清水县阳湾村,现在每周都要进行三次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建档立卡户出劳力积极参与,清除垃圾杂草,整治卫生死角,帮组五保老人和残困家庭打扫户内卫生,这样的公益劳动在阳湾村已成为常态,并以制度形式确定了下来。

  阳湾村支部书记刘毛生说:“我们村是一个旧庄,环境整治工作量大,群众下地干活忙,经常叫群众打扫,次数多了,来的人就少了。现在村上有了光伏分红,极大地调动群众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危旧墙拆除、排洪渠清理、道理维修、文化活动等一些难以立项、群众反映迫切、资金需求量较小、受益面广的村级公益项目都可以顺利开展。

  全县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累计拨付到贫困村4723.9万元,村均39.04万元,121个贫困村动态设置公益性岗位1325个。村“两委”班子按照村民参公益事业的务工次数进行按劳取酬,这杜绝了“平均分”、“一发了之”和建档户坐等收线、“养懒汉”等弊端,发挥了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引领作用,对于助推乡村振兴进程、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走农村基层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

摄影相关图片
樱桃红了,天水在线主播萌萌打卡 “麦积飞天”麦积区第九场演出,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看房(第三集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看房(第二集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看房(第一集 天水市地震局组织清水县贾川乡董 天水市地震局组织西关街道开展古 “麦积飞天”麦积区第八场演出, 天水市地震局组织新华门小学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