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双千榜样】融入深山密林的群众贴心人(图)
(2020/6/16 14:43:25)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这里是秦人的发祥地。秦人先祖非子为周王朝牧马有功,周天子便封邑于秦亭,由此,秦亭之名传播天下。

  秦亭镇乔李村,是高寒阴湿山区的深度贫困村之一,地处关山西麓,距秦亭镇十四公里,距县城三十八公里。

  在这里,有两个90后女孩儿,一个叫邵雪艳,一个叫李利俊,是宣传部驻村帮扶干部,于2019年来到乔李村。还有一个80后,叫吴立群,是宣传部驻村的“第一书记”,自2017年下来,一驻就是三年。

吴立群跟村里的孩子们

  乔李村几十户人家,谁家几口人,几间房,老人多大年龄、患什么病,有几个孩子,在哪儿上学,上几年级,谁家养了蜂,谁家几头牛,谁家种植什么,两个女孩说起来,如数家珍;贫困户,谁家何因致贫,享受什么政策,三人明明白白;建档立卡户,哪年脱贫,收入来源,有什么返贫风险,谁家是监测户,三人清清楚楚。

  邵雪艳李利俊进了村,小孩子们就围了上来。雪艳蹲下去,麻利地扎好小女孩的头发。利俊一手抓住小男孩,一手掏出手纸来,擦去小男孩的鼻涕。嘴里叮咛:果皮放进垃圾桶,记住了没?车来了,站在路边上,不能乱跑,记住了没?草长了,不能到野外去跑,有虫子。记住了没?

  记住了!

  记住了......

  村里人年高的,雪艳和利俊叫爷爷奶奶;同自己父母年龄一般的,雪艳和利俊就叫叔叔阿姨。年龄同她们不相上下的,就直呼其名。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见了雪艳和利俊,一家人一般,直呼姐姐。吴立群和这两个女孩子,已经融入了乔李村,村民也早已把他们当作自己村里人。

  送邵雪艳李利俊来到乔李驻村的帮扶单位领导说,去年组织决定,充实帮扶干部力量,单位上干部大多都上了扶贫一线,只剩下了几个年轻女孩,选派谁?让领导很为难。邵雪艳和李利俊自告奋勇,要求下沉到基层,在这场亘古未有的攻坚战中经受磨炼。

  那是一个霪雨连绵的日子,茫茫大雾,深不可测。两个女孩到了乔李村委会。那一夜,只有一张单人床,一个女孩睡在床上,一个只能睡在小商店的手提纸卷上。

  静静的夜,叮叮当当的雨,阴冷潮湿的屋子,陌生的环境,同村落人家隔了一条沟,孤孤单单被夜色包围起来的驻地,还有不时造访的长腿子、蟑螂的惊扰,雨夜里,猫头鹰凄惨的叫声,令两个女孩毛骨悚然。雨和雾,又时时搅起团团愁怅。这一夜,两人没有合眼。

  乔李村,小河两岸的山岭,站成两排,把蓝天隔成窄窄的带子,人站在山脚,总有一种山高我小的压抑感。倘若潇洒游一回,这里的山水田园,森林花草,白云蓝天,雾霭山岚,也许会令人兴奋雀跃。可是,当你要扎下根来,朝夕在这里,不要说90后的女孩子,就是中年男子,也会心里纠结。

  三个年轻人,安心地驻了下来,看惯了雾锁的深山,习惯了冬日北风呜呜在山林树梢上吹出的哨音。休一天假,返回村子时,冰雪锁途,混凝土路上,车轮飞转,平滑却不前行。他们只好在山脚下车,一跐一滑,手脚并用,翻山穿谷,步行五六公里来到岗位上。

  有人说,扶贫攻坚,政府掏钱,贫困户有政策保障,几个小青年驻在村上,能干了啥?

  是啊,干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可心贴心的服务,把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就够了。

  乔李村的年轻人、有文化的,都加入了务工大军,留下的,大多是老人有疾病的和哺育小孩的妇女、上学的学生。

  吴立群、邵雪艳、李利俊三个年轻干部,自有他们的一套工作方法。

  一次又一次入户走访后,家家户户的经济状况、文化教育情况、人口年龄、健康状况就了如指掌了。

深夜入户

  疾病、残疾,是乔李村几个建档立卡户积贫难返的因素。长年服药的,符合慢病报销条件的,三个年轻人,分头行动,督促他们到医院检查,让他们享受国家慢病补助政策;残疾的,为他们联系医院鉴定检查,办理残疾证,享受国家残疾人生活补助金。患大病的,报销后的空欠,为他们联系民政救助。

  他们走村入户时,总要提醒建档立卡户,你享受的哪项政策补助,资金到位;扶贫的哪个项目已实施了……

  人心是一杆称。三个年轻人融入了群众。入户的时候,大人们看到他们总会笑着问一句“来了昂,赶快进来喝口水!”,孩子们看到他们会欢快的奔跑过来,然后跟在他们后面,他们就成了一个庞大的入户队伍,孩子跑前跑后告诉他们,谁家有人谁家人不在。

  群众家里有难事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三个干部。他们白天在群众中间,为项目落实奔走,夜晚,又要坐在电脑前,逐户梳理扶贫台帐。

  今年的合作医疗电子缴费,农户都不会操作,就干脆拿着现金来村上找他们三人帮忙缴了费。可打印票据,要到七十多里外的县城农行去。路远,费工误时还要花销。三个年轻干部,就为群众代劳,拿上村民的户口本,休假回到城里,就又“休着假”到农行排队,从早上排到下午,宁愿不休,也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

  为群众想得太周到了,群众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早春三月,他们家访时,有人把一捏苜蓿芽、一把斜蒿、一小袋五叶或乌龙头塞在他们手里。谁要是说句我们有纪律,不能吃拿卡要。立即就招来炮轰:“哟,山上长的,又没多么金贵!你是嫌弃,看不起我们。”

  还能说什么呢?他们知道,民风纯朴的农家人,送他们野菜,这是真情的表达。

  王磨自然村,距村驻地5公里。村子四面环山,村旁是长沟河,山大沟深,封闭落后,生存条件极差。大多数住户寻到了新的出路,搬离了村子,常住仅剩七户,为了他们有更好的出路,县上、镇上的领导和帮扶单位多次走访,经商讨,终于为他们争取到了在县城购买公租房的优惠政策,每家仅需5万元就可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可乡亲们认为,再丑再穷,也是故土。故土难舍呀,尤其是老年人不愿意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大山。疏导老人思想的工作任务,落在了他们三个年轻人身上。他们三人每天都要去一趟王磨,一遍又一遍、挨家挨户的交心,站在他们的角度讲利弊,让他们看未来,为下一代着想。为了子孙,老人同意了搬进县城。7户人全都购买了公租房,搬迁入住的时候,他们三人比住户还开心,为他们每户赠送了中堂和新房装饰物。搬迁仪式那天,王玉林一家人还邀请县上的领导和他们三人在新房里吃了饺子,他们同搬迁户共同分享了乔迁的喜悦。

  王磨组还有一个五保老人老王,七十多岁,行动不便,又因患前列腺炎多年,导致尿失禁,被子经常是潮湿的。想着老人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他们便经常去看望关照老人,帮老人晒晒被子、打扫卫生、陪老人聊聊天。家里的油盐酱醋不够了,三个人便会记着帮老人续上,让老人吃一口有滋有味的饭菜。老王好喝一口茶,帮扶第一责任人牢记心头,下村的时候带着茶叶去看老人,老人喜笑颜开的说是老杨来了,就有好茶喝了。

  借着东西部协作的项目,乔李村在店子新村建造了“幸福之家”。为了老人的身心健康,他们三人就想着让老人搬到幸福之家去,一来人多热闹,老人不至于太孤单,二来交通环境各方面都方便,看病取药生活都能便利不少。虽然舍不得离开住了一辈子的地方,但是出于对几个年轻人的信任,老王搬到了幸福之家。距离远了,他们又放心不下,就把这个看望照顾这个重任托付给了同为宣传部驻店子村的帮扶干部张彤彤,爱心接力棒传下去了,他们的心也放下了。后来,老王去世,帮扶责任人和他们一起送了花圈,让老人走也走得体面。

  王立忠一家有五口人,是个大病户,户主王立忠患有鼻咽肿瘤,经常要去西安住院治疗,看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家情况特殊,三个年轻人就经常去他家,自己掏腰包,联系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他家的小女儿王敏是个特别可爱腼腆乖巧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困难,让她表现的比同龄孩子更懂事,看着她清澈的眼神,细心的三个年轻干部,都觉得这个小孩羸弱的肩膀负荷太沉了,令人心疼。临近过年,他们心想小姑娘都是爱美的,就合资给她买了一套新衣服新鞋袜,两个女孩都争着付钱,“第一书记”决断:不是谁掏不起钱,三个人的爱心凝在一块更温暖啊!

  王敏穿上新衣服,脸上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叫邵雪艳、李利俊姐姐,她们两人就真当了她的姐姐。

  汪建峰一家五口,父亲肢体残疾,需要双拐支撑才能勉强行走,母亲76岁,腰不能直立,每次见到他们都在微笑。妻子张爱梅,精神二级残疾,不能照顾孩子,还需要别人照顾她,饭也不会做,出门找不见回家的路,但可以帮建峰干点农活,是家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她女儿4岁,家里院子就是她最大的活动场所。作为全村唯一的未脱贫户,他家的生活状况牵动着他们三人的心。

  5月23日晚七时左右,张爱梅走失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三人和驻村干部焦虑不已,立即在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寻人启事后,就踏上了寻人之路,帮扶单位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就组织单位干部,动员刘峡、店子帮扶队员抽空寻找。他们发动群众,和公安机关相互配合,调看沿路监控、无人机高空查看、警犬搜寻、借助学生教师力量等等方式,动用能动用的一切力量,找不到人绝不放弃。

查看监控 询问住户

  从爱梅走失的大山开始,第一责任人带着几个从没有进过深山的年轻人,克服对茂密森林的恐惧,没有路的地方走也要走出一条路来。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深夜回村的路上,还不忘讨论分析当天找人的线索。找遍了附近的山林,还是没有一点线索。

结伴在大山深处找寻

  媳妇儿没有找到,年长的婆婆急火攻心,又晕倒了。找人刚回来的几个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又奔到汪建峰家里查看了情况,联系医生治疗。晚上九点多钟,他们还是放心不下,又去了建峰家里,一家人都还没有吃晚饭,老奶奶依然昏睡不醒,他们开始动手,生火的生火、煮饭的煮饭,照顾孩子和老人,当起“女儿”、“妈妈”来。

  老人的焦急,孩子的伤心,令几个年轻人心酸不已。设身处地想,在别人眼里,也许那个精神残疾的女人,是个累赘。可这个女人,是汪建峰的妻子,是4岁女儿的妈妈,是76岁老奶奶的媳妇儿。张爱梅在,这个家的月儿就是圆的。

  这更坚定了他们找人的决心。整整八天,他们和帮扶责任人没有缺席一天,连续不间断的寻找,周边乡镇村组所有群众都知道在寻找一个走失的“精神病患”。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31日,张爱梅被山门镇关山村代课教师刘勤学发现。听到这个消息,他们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接张爱梅到卫生院检查,确定她身体无大恙后把她平安送回家中。

  这些,仅仅是他们工作中小小的一部分,却也是他们驻村以来为群众付出的浓浓真情的缩影。

  三个年轻的公务员,在扶贫攻坚的火线上,融入了深山,心同老百姓连在了一起,忧群众之忧,愁群众之愁,乐群众之乐,他们犹如媒介,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传递给了密林深处的老百姓,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文/马孟廉)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

摄影相关图片
“大美天水+麦积飞天”音乐喷泉第 “大美天水+大地湾女神”音乐喷泉 天水在线12小时“直播带货”烟铺 “大美天水+麦积飞天”音乐喷泉第 “大美天水+大地湾女神”音乐喷泉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麦积飞天” 天水市两位常委、两位副市长观看 逯克宗副市长看望天水在线抖音“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烟铺大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