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清水县改革开放40年综述(图)
(2018/12/19 9:32:05)  来源:清水县委外宣办  打印本页

  【编者按】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进一步全方位、多层次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清水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开设【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通过宣传改革开放40周年全县变化成就,全面反映在党的领导下清水人民生活发生的大变化,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打赢脱贫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决心。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清水县改革开放40年综述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经济社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持续提高。这40年,是清水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清水人民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清水人民“衣食住行用”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一性发展为现在的多元化,吃讲究美味精细化,穿讲究美观时尚化,住讲究宽敞配套化,用讲究高档丰富化,行讲究快速方便化。

  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40年来,清水经济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不仅速度加快,而且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全县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0.343亿元,到2017年的44.42亿元,40年翻了近7番,年均增长13.1%;人均GDP从1978年的160元增加到2017年的16160元,增长100倍多,年均增长12.6%。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精准施策,强化动态管理,全面落实“六个精准”,推进“五个一批”,创新建立周五“扶贫工作日”等机制,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贫困户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成效。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9.48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8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6%降至6.53%。

  城乡群众住房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自2005年以来,清水县对城区住宅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先后有21家省市内外房地产企业落户清水,相继开发建设了4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县新增住房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区商品房面积达180万平方米;自十二五以来,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796套,面积50.4万平方米;全县4.6万户19万余群众住上了新房子,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不足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以上,农村砖房率达到了86.7%。

  交通道路建设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清水县公路通车里程仅285公里,客车仅有3辆,交通十分闭塞落后。近年来,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目标,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大力建设助推区域发展的“康庄大道路”、服务乡村振兴的“幸福小康路”、方便群众出行的“平安放心路”、支撑产业发展的“特色致富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模式和新路子,奋力夺取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喜人成果。2015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累计争取中央和省市资金5.5亿元以上,建成农村公路927公里,全县260个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所有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或砂砾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62公里,产业路覆盖率达85%,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比例达90%以上,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均达100%,广大群众的生活满意度、获得感逐年上升,“四通八达奔小康”的梦想正在加快实现。2017年7月1日,天平铁路的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清水不通火车的历史。2018年9月,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称号。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改革开放前,清水县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畅,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市建设进展比较缓慢,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县城主干道仅永清路正街东关至西关段885米为水泥路面,其余主干道路面均为砂砾路面,县城建成区面积仅0.4平方公里。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实施县城建设“1234”工程,坚持“东西延伸、南北拓展、旧城改造、功能完善”的发展思路,相继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市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及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7.6平方公里,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自改革开放以来,清水县持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易地搬迁、产业支撑、旧村改造、劳务带动、灾后重建等模式,累计建成各类新农村205个,成功打造了27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87个县级整洁村,形成了庄天二级公路沿线等5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一幅幅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受到外界的一致称赞,使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走在了全省前列。

  特色产业已成为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培育林果、畜牧、经作、劳务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六大富民增收工程”。近年来,以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县域经济首位产业蓬勃发展,畜牧、蔬菜、中药材、劳务等特色优势产业稳步推进,全省核桃大县、牛羊大县、高原夏菜重点县、全国设施半夏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已建成干鲜果园64.4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465.78万头(只),年均种植蔬菜11万亩、中药材5万亩、输转劳务7万人。同时,大力发展以新能源、酒饮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天河酒业、华盛农业等龙头企业的白酒、沙棘汁、核桃露等系列产品在省内外畅销。

  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清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秦始祖非子首封地、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家乡、古丝绸之路关陇大道上的重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县紧紧围绕以建设特色文化大县和关中——天水生态旅游的“后花园”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强县”和“旅游富县”战略,依托“轩辕故里”“轩辕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等优势文化品牌,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把加快轩辕文化的开发利用作为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打造轩辕文化历史名城,清水“轩辕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高;同时,着力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大旅游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清水县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被中央文明委先后两次命名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县大力实施“生态美县、生态兴县、生态招商、生态旅游、生态富民”发展战略和蓝天、碧水、生态、宁静、安全、环保六大工程,“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各类造林20.29万亩,公路行道树绿化1543.4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间的26.94%提高到了现在的34.81%,有林地面积达124.19万亩。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按照“春花、夏荫、秋实、冬翠”的建设目标,坚持山、水、林、田、路、景综合治理的原则,高标准建成城郊北山绿化带20000多亩,并以打造城郊北山分层次、分季节的花园式生态景观为目标,于2015年精心打造2300亩的邽山生态园精品示范工程,极大地美化了县城周边环境、提升了城市品味。依托小泉峡自然生态禀赋,将小泉峡大峡谷打造成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环上成带、面上成林、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百里迎宾花廊。道路绿化通畅工程硕果累累,基本上实现了公路绿化3个全覆盖,即:县域主要交通干道绿化全覆盖、通乡镇主要道路绿化全覆盖、通全县260个行政村和121个贫困村通自然村道路绿化全覆盖,一个天蓝、水碧、山青、人美、和谐发展的新清水现已呈现在人们眼前。清水县先后荣获“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全省退耕还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林改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和“全省国土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改革开放变化)

(改革开放变化)

(改革开放变化)

(改革开放变化)

(改革开放变化)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烟铺大樱桃开始飘香(图) 天水白娃娃惊艳了一座城(图) 大美天水二十八(图) 王军市长:天水是大美天水,非常 秋天天水,大道黄金(图) 天水网红街走来了一位94岁的老人 因为一条街,火了一座城(图) 天水“黄金大道”走来了一对恋人 天水网红街走来了外国人(图文+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