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清水县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图)
(2018/11/30 23:38:30)  来源:清水县委外宣办  打印本页

  近年来,清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坚持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因地制宜、财政奖补,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变农村卫生环境,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目前已建成各类卫生厕所12000个。

  坚持“小事”大做,“五个到位”高位推动。“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民生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一是统筹谋划到位。将农村“厕所革命”与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规划为引领,在整体搬迁新村一并配套卫生厕所,实现“一次到位”,在非搬迁村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改厕工程。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抓决策,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抓推进,县卫计部门抓督导,各乡镇党委政府抓实施,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入户抓动员”的工作机制,将改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明确各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群众发动到位。进村入户发放改厕宣传资料4万余份,与村民面对面算经济账、卫生账、生活品质账,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积极性。四是示范指导到位。坚持试点先行,按照“县有示范点、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原则,由县卫计局在全县东西部各建设1个旱厕改造示范点,制定统一的改厕技术标准,对各乡镇分管领导和各村第一书记进行现场培训,掌握技术要领;再由各乡镇建设1个示范村,各村建设1个示范户,示范带动农户实施改造。五是质量验收到位。改厕项目建成后,属易地搬迁新村配建的,由县发改局、乡镇政府负责验收;属分散改造的,按照村“两委”和第一书记初验、乡镇政府审核、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卫计局复验的程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三种模式”提升品质。立足村庄基础条件和设施配套情况,推广多种经济适用、卫生达标、群众易于接受的卫生厕所模式。一是水冲式卫生厕所模式。重点在供水方便、有排污条件的川区易地搬迁新村,以村为单元实施改造。每个水冲式卫生厕所建筑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粪便通过户内管网排入化粪池,经初步分解后,排至村级污水处理站再次深度处理,全程实现无污排放。化粪池根据村庄规模和日污水排放情况,分单户建设、3—5户联户建设和整村集中建设三种模式。村级污水处理站以多村联建为主,由专人负责管理。排污费单独核算,与户用水量挂钩,由村“两委”负责收缴。近年来,该县已在黄门、白沙等14个乡镇31个搬迁新村建成水冲式卫生厕所2045个,极大改善了农户环境卫生,彻底改变了农村群众如厕习惯。二是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模式。重点在污水管网未覆盖到的山区村,以户为单元实施改造。每个建筑面积也是不小于3平方米。粪便通过便池进入第一瓮池,进行密封发酵分解,再在气压的作用下排入第二瓮池,由农户定期清运,将粪液作为有机肥料直接用于农作物。便池采用坐便器或蹲便器,实现了清洁、无蝇蛆、无臭。目前已在18乡镇的山区村建成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9000多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多户。三是“卫生厕所+”模式。将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户浴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在卫生厕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墙面贴砖、地面防水处理,实现一室多用,让农村群众既用上了卫生厕所,也洗上了热水澡。

  坚持多元投入,“四个渠道”筹措资金。针对农村“厕所革命”筹资难的问题,坚持争取项目与自主安排相结合,财政奖补与群众自筹相结合,全力保障改厕资金需求。一是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资金。重点解决排污管网、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站建设所需资金,户内如厕设备由农户自筹解决。二是争取省级卫生厕所改造资金。2015年以来,累计向省上争取卫生厕所改造资金600多万元。三是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018年,县上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45.76万元,实施贫困户“旱厕改造”3411户。四是动员农户自筹资金。按照当前市场价格,农户新建1个卫生厕所大约需要投入1万元,包括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对项目补助缺口部分,积极动员农户通过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来解决,让农户通过自己双手来创新幸福美好生活。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秋天天水,大道黄金(图) 天水网红街走来了一位94岁的老人 因为一条街,火了一座城(图) 天水“黄金大道”走来了一对恋人 天水网红街走来了外国人(图文+视 因为一条街,火了一城人(图) 旗袍丽人惊艳天水“黄金大道”(图 潘石屹漫步天水网红街(黄金大道) 天水在线打卡天水网红街“黄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