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清水:从“井里头”到“水龙头” 告别人担畜驼吃水难(图)
(2018/10/24 20:52:17)  来源:清水县委外宣办  打印本页

  【编者按】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进一步全方位、多层次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清水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开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通过宣传改革开放40周年全县变化成就,全面反映在党的领导下清水人民生活发生的大变化,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打赢脱贫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决心。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

清水:从“井里头”到“水龙头” 告别人担畜驼吃水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清水县社会经济、医疗卫生等方面比较落后,生活水平比较底,吃水问题时常困扰着广大群众。解决人民安全饮水问题,特别是解决农村地区的群众饮水问题迫在眉睫。

  80年代,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那时候,几个村共用一眼井,既没有专用泵房也没有任何消毒设施,父母亲要挑着水桶,走十几里的路才能挑回两桶水,这两桶水要满足一家人一天的吃水,条件好的可以用牲口驼,广大群众只能“望水兴叹”,肩挑畜驮寻水吃、披星戴月找水喝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尽管这样,这在当时的乡镇已经是吃水条件较好的村庄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条件的家庭挖了储水池,安装了手动压水机,印象颇深的是这种压水机到了冬天一上冻就无法使用,吃水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

  提起过去农村吃水难的艰辛岁月,远门镇安业村年近60岁的张文学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以前挑水从3里多路一直到进山转几个弯,路只有一点点,半夜三点起来就要抢着挑水,去的迟了就没水了。以前盖房要七八个人到处挑水,驴驼,吃水很困难。”张文学说。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解决西北干旱山区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清水县积极实施集雨水窖工程,安业村家家户户硬化了院子,建起了人工集雨水窖。每逢雨天,村民们就会拿出家里所有的盆子、水桶,在屋檐下接雨水,利用院子收集雨水,净化后供人畜饮用。

  安业村党支部书记单子彦说:“我们一直吃的山泉水,随着天气的干旱,山泉水也干了,干了以后大家想办法在山泉水周围打井,井水以后也慢慢枯竭了,后来家家又打水窖,院子里的水收集到水窖中,人们就使用,院子的水不够卫生,最后又想办法,买了塑料雨布,将雨布拉到房子周围,天上下的雨水直接不到房顶,相对比较干净,我们饮用这个水。”

  通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懈努力,清水县城乡群众的饮水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饮用苦咸水、井水、泉水到如今用上安全、卫生、洁净的自来水,广大群众充分共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2005年以来,清水县以“让农民吃上放心水”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继建成了远门、金集、王店、太坪、丰望、陇东等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9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88处。目前,全县自来水入村率达到100%,城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3.6%,基本建成了覆盖乡镇村组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农村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以前村里吃水的地方离村要好几里地,每天要早早的起来去挑水,村里的水不干净不说,有时候还不够吃,特别不方便,去年村里拉上自来水以后,现在吃水安全又方便,”清水县新城乡黄粱村支部书记海小明说。

  近年来,清水县紧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常受益”的总要求,采取“四化”模式,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走在清水的乡村大地,你会发现人挑畜驼吃水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院子里都按上的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哗哗的安全自来水就顺着管子流出来。

  从人挑畜驮的山泉水到井水、窖水,再到如今用上安全干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水县实现了从“饮水难”到“饮水甜”的变化。饮水方式的变迁是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缩影,同时,也折射出了改革开放40年来清水县农村发生的沧桑巨变。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清浅时光,且歌且行(组图) 晒秋|给你生生不息的希望 天水在线打卡武山鲁班山 中国农民丰收节(图) 天水市秦州区主题菊展(图) 天水在线打卡武山“金奖”苹果园 丰收,九月的味道(组图) 武山“矮(爱)苹果”红透了(图) 中梁“花牛”苹果开始发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