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甘肃日报】小河新村:九台山下绘画卷
(2018/4/4 21:23:04)  来源:甘肃日报  打印本页

【三年决战奔小康】小河新村:九台山下绘画卷

  本报记者崔锦霞 施秀萍 白德斌

  两旁是整齐排列的二层小洋楼,中间是曲径通幽、草坪树木间杂的花园式文化广场,以及标准化人工草坪室外篮球场和各式健身器材等,小河新村村民则三三两两来到这里,散步的、健身的、含饴弄孙的,各得其乐……近日,记者走进天水市清水县黄门镇九台山下的小河新村,一幅幅幸福画卷直入眼帘。

  从山上到山下

  “有人来咧!”走在小河新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上,一名约摸四五岁的小女孩喊了一声就转身跑回家了。

  “那就去小女孩家看看吧。”大家异口同声。

  说话间,51岁的女主人高娇莲牵着小孙女的手来到院门口,笑着迎道:“进来,快进来!”

  小院分前后院。前院休闲区一侧是一方小型花园,一侧是洗衣机等日常用具;后院储物区则连着后门,可直接开车进院。

  “这边是厨房,这间是客厅。”随着高娇莲进入小别墅,客厅里的木质沙发、厨房里的现代灶具干净、整洁,显示着女主人的勤快与精干。

  二楼是两间卧室、一间客厅和阳台。床、沙发、电视机、衣柜及摆放均与城市家庭别无二致,春日的明媚阳光透过大大的玻璃照进来,房间里光线明亮。

  “装修、家具总共花了29万元左右吧,不算多。”坐在舒服的布艺沙发里,髙娇莲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是2015年从距离小河新村2.5里左右的后坡村搬下来的,家里的20多亩庄稼地陆陆续续种上了核桃树,有四五亩已开始挂果;儿子和儿媳妇年年到安徽的电子工厂打工,每年收入近十万元;“掌柜的”在附近打零工,每天也能收入个一二百元;自己则专门操心孙子和孙女。髙娇莲笑意盈盈——“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过上这么舒坦的日子!”

  “髙娇莲等都是异地搬迁到小河新村的。”黄门镇党委书记庞娟介绍道,2013年清水县遭受暴雨灾害,分散在黄门镇南北高山地带的农户受地质滑坡、道路水毁影响,出行成为困难。为解决边远山区群众建房选址难、地理位置差、发展没出路的问题,黄门镇依托地质灾害恢复重建契机,动员小河、樊家、薛堡、后坡4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的183户山区群众,搬迁至交通便利的庄天二级公路沿线的小河村,并按照“搬迁分散村,整合中心村,建设大社区,发展小城镇”的理念,于2014年投资3900多万元建成小河新村,“今年10月,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85户将搬迁入住”。

  “这里以前都是河滩地。”庞娟告诉记者,将山区农户搬迁到小河村,当然不会占用当地村民的庄稼地和宅基地,要考虑当地人的感受;同样的,也要顾及到搬迁户的感受:山区农户一般上下两代6到9口人,若建成四合院不仅占地面积大还不够住,所以当初设计的时候,就从“高”度上找补,设计成上下四室两厅一厨一卫的小二楼,并按农户的“老习惯”,一层带有土炕、厨房、卫生间,方便老人;二楼设计有露台、落地窗,比较现代化,适合年轻一代居住。

  用心如此,值得点赞。

  从不愿到不舍

  从山上搬下来容易,能住得安稳吗?

  这就看收入情况了。

  “通过主抓产业支撑,破解搬迁发展难题。”清水县委相关人员介绍。一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十百千万”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工程,大大提高就业率和工资待遇,持证家政服务一般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电子工、砖瓦工管吃管住每月至少4000元收入,极大地推动了劳动力从重体力向轻体力、从低工资向高工资转变;同时,积极同劳务办等单位联系,拓宽劳务就业渠道。二是发展第三产业,引导、支持一些会经营、善管理的群众在附近城镇从事餐饮、商铺经营等第三产业,既增加本人收入,又带动部分走不出去的富余劳动力就业。三是发展培育农业产业。一方面通过协调,让搬迁户无偿种植小河村原住户荒芜的果园、田地,既增加搬迁户收入,又解决原住户土地荒芜现象,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鼓励搬迁户在原山地种植核桃树,并砂化、拓宽道路,方便回原地务农,“到2020年,全县干鲜果种植面积可达60万亩,人均达到2亩果园,按亩均4000元收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刚开始确实担心,住到洋楼上,吃啥、喝啥?”髙娇莲附和道,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一下子离开既不适应,更不踏实,心里一个劲儿犯嘀咕。现在看来,地里种上核桃树,路又方便,能当天一个来回,既不撂荒庄稼地又增加收入;加上各种技能培训,一家子劳力外出也好、就近也好,“挣钱很是方便”。

  从农民到居民

  社区卫生室、电子阅览室、农行金融服务点、便民服务中心、电商中心……紧挨着文化活动广场的,是与周边二层小别墅风格一致的小河社区办公楼,在一楼,各种便民站点一个接着一个。

  2016年,小河新村获批为小河社区。

  这可不是简单换个叫法而已。

  183套二层小别墅,是按“打造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总体要求和适度超前、规划到位、设施完善的标准建设的,看得见的地面房屋建筑,和看不见的现代化、标准化地下排水、排污管网,再加上新农村的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小河社区里里外外都“美”。

  硬件到位,软件更不差。

  “当初设计时,就将幼儿园、小学、初中、卫生院都设在小河新村中心,确保每户都离得不远。”庞娟介绍,此外,还在小河社区办公楼设立了“七室四中心一基地”,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放映室、老年人活动室、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等,满足社区群众就近上学、看病、购物、娱乐,确保辖区群众“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

  迈进小河社区办公楼二层,同样让人“赏心悦目”:综合办公室方便群众开具各种便函、证明等;村史文化馆里,收集的“本土”老图书、老文献、老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老图片,让村民有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村记忆”;党员活动室里,各种报纸杂志以及相关文件、资料整齐排列,可随时翻阅;楼道里,“一个支部,一座城堡;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在我心中”等墙面板报鲜活生动……

  “当然,总得有个适应过程。”庞娟说,就拿卫生习惯来说,2015年,她和社区员工天天满巷道捡烟头、捡垃圾,这两年实行户长制、巷长制,环境卫生大有改观;群众习惯也越来越好,没人乱扔垃圾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以社区管理模式服务小河新村居民,可居民依然保持着原户籍、原土地、原惠民政策不变的“三不变”政策。

  享受着居民的便利服务,农民的优惠政策还不变,这样的好事儿,搁谁都欢天喜地。

  据了解,县委县政府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将小河新村打造为“宜居、宜游、宜业”的魅力新型农村社区。

  原址链接:http://szb.gansudaily.com.cn/gsrb/201804/04/c56439.html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三月的天水,玉兰花开正艳(图) 天水伏羲庙春祭精彩纷呈(图) 天水自古出女神,有诗为证(图) 天水白娃娃烨冉(图) 天水的年是一场全民狂欢!(图) 这样的天水年,是否如你所愿!(图 自由路的玉兰已经含苞待放(图) 戊戌年春祭伏羲之送神仪式(图) 为浓浓的秦州年点赞(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