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粱糜子是传统的种植作物,当初只是在田边地头种植一些,秋冬季节将杆编扎成各种各样的笤帚,到集市上换几个小钱。现在这个不起眼的小笤帚成了清水县郭川乡石咀村的特色产业,很多农民靠种植笤帚糜子走上了致富路。
石咀村村主任告诉记者:高粱糜子杆本来在农村一般都当成废物烧掉了,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我们石咀村却将高粱糜子杆做成不同的笤帚,不仅使废物再利用起来,而且提高了经济价值。既解决了农村的余闲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也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清水县郭川乡石咀村编扎小笤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以分散的个体家庭经营为主,制约了笤帚产业的发展。为此,郭川乡党委、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因势利导,把笤帚产业纳入全乡产业发展中,成立了郭川乡笤帚专业合作社,设在笤帚加工中心所在地石咀村。合作社在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重点抓了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资金服务,为群众提供市场、价格和需求信息。合作社还积极发展订单种植,同外地签订加工合同,所加工的笤帚远销新疆、河南、广州、青海等地。

目前,石咀村每户都有自己的笤帚加工小作坊。每到农闲时,男女老少都在家里扎笤帚,一个劳动力每天可加工七八十把笤帚,一个家庭一年可赢利两万元,辐射带动了全乡发展笤帚产业。
由于笤帚加工主要靠手工制作,对劳动技能、加工场所要求不高,因此村里大量剩余劳动力都能参与其中,就连村里70多岁的老太太每月靠加工笤帚都能收入六七百元,让她们也实现了就业梦,成了名副其实的“庭院经济”、“炕头经济”。通过石咀村带动,该乡在挂丹、黄大等十几个村相继发展起了笤帚加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