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文化清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异彩(组图)
(2014-12-2 14:48:15)  来源:清水县委外宣办  打印本页

(清水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印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清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传统艺术表演、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成为建设特色文化大县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清水剪纸)

  清水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中,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全面扎实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2006年开始,历时6年通过摄影、录像、录音等手段,基本摸清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至目前,全县共普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460多条,均建立了档资料和数据库,编制了《清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囊括了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武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岁时节会等十几大类。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2项已列入国家、省、市、县“非遗”保护名目。其中“清水道教音乐”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水剪纸”和“清水道教音乐”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水民间故事”、“清水麻鞋”、“清水轩辕鼓舞”、“清水酿酒技艺”、“清水脊兽制作技艺”、“清水庞公玉雕技艺”、“清水小曲”、“清水砖雕”、“清水造纸技艺”、“清水城隍庙会”、“清水木人绊跤”11个项目已列为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水扁食”、“清水婚俗”、“清水木雕”、“清水扎灯”、“清水高抬”、“清水彩绘”、“清水皮影、“清水戏剧脸谱绘制工艺”等25项已列为清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清水县道教音乐)

  与此同时,清水县还开展了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工作。全县共收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300多个,谚语、歇后语3000多条,道教音乐两部,歌谣一部,制作了《清水道教音乐》、《清水剪纸》、《清水轩辕鼓》3套光盘共120多张,出版了《轩辕故里民间故事集》印刷3000本,整理了《清水民间器乐曲》1本、《轩辕鼓舞图解》1本和《清水小曲》2本,60多首民间小曲收入其中 。2008年7月对“华山派”和“龙门派”的经韵进行了集中采录,采录结束后对“公尺谱”进行了简谱翻译。在一些重大庙会活动中对两派的科仪进行了音像拍摄。在2006年天水市举办“甘肃省非物质文化艺术展”中清水“剪纸艺术”、“清水庞公玉雕”、“脊兽制作技艺”等8个项目参加了本次展示、展演,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和好评。“轩辕鼓舞”多次参加县、市大型广场调演活动,并被评为天水市舞蹈类民间艺术大赛一等奖。“清水木人绊跤”、“清水跑驴舞”等民间舞蹈多次参加市级、县级民间文艺展演。“清水小曲”经过加工整理并培养了30名传承人。全县共挖掘培养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460人,共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并为其积极推荐评定“民间工艺师”中高级职称。并先后确定“小华山庞公庵”为“清水道教音乐”华山派的传承场所,“城隍庙”、“泰山庙”为龙门派的传承场所,清水第一幼儿园为“清水剪纸”的传承场所,清水第二幼儿园和清水秦剧团为“清水小曲”的传承场所,清水文化馆为“清水木人绊跤”、“清水跑驴舞”、“清水旱船舞”的传承场所。

(清水县民俗非物质文化展演)

(“回娘家”表演)

(清水小曲)

(清水“马”社火)

(清水车载社火)

(扭秧歌)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

摄影相关图片
葫芦河生态公园 渭河风情线 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图) 石门秋色醉游人(图) 深秋的麦积山多彩多姿(图) 走进古坡赏秋雪(图) 航拍武山水帘洞 关山秋正浓(组图) 航拍武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