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县委对外办公室 杨兆康 张建新 赵丽)为了加快推动清水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设施蔬菜。4月26日,清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阮珠有,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天波,县委副书记刘中秋,县委常委、永清镇党委书记夏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爱平,副县长蔡俊杰带领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部分村党支部书记赴武山县学习考察。

26日上午,考察团一行在武山县四大组织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洛门镇大南河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建设基地、洛门镇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渭河川道区10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城关镇清池村全国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建设园,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和参观蔬菜博览会展馆,详细了解了武山县发展蔬菜产业的经验和做法,对武山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在考察中,武山县领导介绍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及做法。武山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渭河上游,海拔在1340一3120米之间,年均气温10.2℃,日照2363小时,降水量500毫米,渭河及其五大支流径流量9.4亿立方米,蔬菜种植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历史传承源远流长,是“中国韭菜之乡”、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和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近年来,武山县围绕建设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蔬菜外销基地、全国西菜东调基地和西北高原夏菜生产基地,采取政府推动、园区带动、市场拉动、服务联动和产业互动的“五动措施”,建成了滩歌黑池殿等八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六大模式”。止2010年底,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万亩,普通棚9万亩,正茬地膜蔬菜7万亩,复种6万亩,总产量达到73万吨,总产值6.8亿元。蔬菜已成为武山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

在考察中,清水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天波指出,武山县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发展蔬菜产业历史悠久,近年来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改进种植方法,创新行政推促机制,蔬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他们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加强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把这次考察学习到的经验和做法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产中去,依托牛头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发展蔬菜产业,以推动清水农业产业化建设快速发展。
刘天波指出,今年以来,清水县按照农业产业化“3331”工程发展总体思路,以建设天水蔬菜大菜园为目标,以泰山庙塬蔬菜基地、白沙乡白沙村蔬菜基地、永清镇温沟村蔬菜基地、红堡镇咀头村蔬菜基地、黄门乡台子村蔬菜基地建设为中心,全力推进该县蔬菜建设步伐。今年计划建设3000座塑料大棚、120座日光温室,种植2万亩高山蔬菜、4000亩地膜早洋芋、1.5万亩甜玉米、3000亩芦笋,确保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

(学习考察洛门镇大南河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建设基地) |